從桃園縣政府所支持的二手玩具回收計畫中,可以看到幾乎有一半以上的回收玩具都是公仔或是布偶娃娃,對於小朋友而言,這些玩具不具有任何教育意義,或是值得保存的回憶,故小朋友玩完後就將其丟棄,一點也不覺得可惜。但是若是我們可以教導小朋友自己動手做玩具,且可以同時教導他們惜福愛物的觀念,同時也可以增進父母親與小朋友間的親子關係。 福安國小黃爸爸就是一位充分運用現有資源將廢棄的寶特瓶、木筷、吸管、光碟片等回收與整理,經過黃爸的巧手就可以成為各式各樣的玩具,但是要如何將這些東西變成具創意、邏輯性的玩具呢?很多的知識都藏在黃爸的腦海中,尤其有些更是古早時候才看得到的童玩,如陀螺、九連環等等的益智玩具,黃爸爸不但可以將其製作出來,同時更能將許多沒有解答的益智玩具的玩法解出來,真是比電腦還厲害。 如何將相關的知識保存,以促進文化薪傳的目的,且透過各種作品的紀錄、製作方法的重現等等,讓小朋友可以充分體驗自己動手做玩具的樂趣,這是本計畫的初始發想。為能增進環保創意邏輯玩具的經驗傳承與應用性,並讓更多國小、國中的同學能夠有效地學習相關玩具製作與促進親子關係,提案單位認為確實有必要結合學術與陪讀志工之專業與經驗,協力編撰可讀性高、使用方便且富應用價值之教材手冊,以達到文化傳承的效果。 在此計畫中我們扮演文化記錄與傳承者,希望藉由此計畫可以運用在學的經驗及所學的理論,捕捉以及喚醒桃園地方已被遺忘的當地傳統文化,透過田野記錄、訪談、實作將環保、創意與邏輯相互結合,讓更多人學習到如何將生活週遭現有的材料甚至是廢棄物運用創意與邏輯理論將其變化出各式各樣的創意玩具。同時,將桃園縣淵遠流長的古早童玩技術重新包裝,加入新的元素,以不同面貌呈現,並且告訴大家惜福.、愛物與重視傳統的觀念,且將所有的內容做詳實的紀錄與編輯成繪本後,將成為『文化傳承的種子』,陸續將環保、創意與邏輯玩具的相關內容推廣至全桃園縣的國小與國中,並與社區結合將文化以不同的樣貌繼續傳承下去並回饋給桃園這塊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