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兒童青少年心理衡鑑 | ||||||||||||||||||||
課程代碼 | PS532R | 學分數 | 3 | 教師授課鐘點數 | 3 | ||||||||||||||||
授課教師 | 詹雅雯 | 開課系級 | 研究所 | 必/選修 | 選修 | ||||||||||||||||
1 | 服務類別 (可複選) | ■ 教育輔導 □資訊科技 □創意設計 □社區營造 □行銷推廣 ■ 社會服務 □國際關懷 □文化典藏 □環境保護 □其他 _____ | |||||||||||||||||||
2 | 計畫緣由 (服務方案需求評估等內容) | 近年來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與我國政府在推動各項健康政策時,對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議題均展現了相當地重視,並積極將心理健康納入兒青健康政策中。2023年衛福部推行「15-30歲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以及2019年國家衛生研究院兒童醫學及健康研究中心所發表之「2030 兒童醫療與健康政策建言書」,均指出兒青的發展歷程中將面對的各類不同地議題,並嘗試揭示國內現況和應發展之解決策略,並提出相對應之心理健康政策,足見兒青心理的健全發展已是政府相當重視的議題。在兒青時期保有身心健康的發展的基石,未來成年後的生活適應才能達成WHO在 2001 年的「心理健康報告中」所定義之「主觀的幸福感、 感覺到個人的效能、自主性、和其他人的互動、可以實現個人在智能及情感上的潛力等」。因此,為保障兒青在身體和心理全方位的健康成長,培養國內可熟悉並執行兒童與青少年時期身體、智力、情緒及人際關係等各方面發展議題與困境之評估技術的臨床心理師是未來趨勢。目前心理學所臨床組的課程中,主要包含心理病理、心理衡鑑、以及心理治療三面向課程,為落實理論知識與臨床實務的接合,希望學生能藉由設計此一服務性學習的課程,讓學生們更熟悉兒童青少年心理衡鑑評估,並學習不同發展階段學童之診斷與心理介入策略,由教師和實習完訓之研究生共同督導實務演練,讓學生可將學習到之知識運用於協助社區民眾,期望達到以下效益: 學生端-可應用過往發展心理學與心理測驗/衡鑑課程之課堂知識,運用於衡鑑社區兒童青少年之心智功能。透過實務的演練,幫助學生覺察其在臨床應用上可能之不足,提升自主學習的內在動機,並強化學生臨床服務熱誠與專業倫理的思考與養成。 民眾端-家長可透過相關智力、行爲量表之評估了解兒童青少年的心智功能表現,透過研究生協助安排與轉介相關校內治療所之心理服務資源、獲得心理介入來改善其學習、教養困境或情緒適應,也可提升民眾對於本校之公益服務形象和中原冠英心理治療所的能見度。 | |||||||||||||||||||
3 | 計畫目標 | 透過服務學習課程,學生可以將其他課程學習的發展心理病理知識、臨床心理衡鑑等基礎知識,實際運用在個案評估上,強化理論與實務的整合。而社區民眾則能透過課程的服務,瞭解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議題、學習/校園適應障礙與教養困境,獲得實際的建議與轉介指引,以協助家庭與校園之心理健康促進工作,以符合SDGs 『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與『優質教育』之永續發展目標。 | |||||||||||||||||||
4 | 合作機構 | 接受服務之組織或社區名稱: 大桃園地區 | |||||||||||||||||||
服務對象: 家長與學童 ,服務人數: 30 人(非修課人數) | |||||||||||||||||||||
5 | 課程目標 | 1. 習得進行個別化兒童與青少年的認知、行為與社會適應力的評估(含測驗選擇、記分、解釋和衡鑑報告的撰寫) 2. 個案概念化形成的能力,將衡鑑評估獲取資訊整合,作出合理適宜後續介入的解釋,供心理相關專業人員有效運用。 3. 培養可根據兒童的優和弱勢以及其所在環境提供適當建議的技能,並可以易理解、有用和專業的溝通向兒童青少年主要照顧者或老師傳達評測內容。 | |||||||||||||||||||
6 | 服務方案實做形式與內容 (請以「週」為單位,介紹18週上課內容) |
(請自行增列) | |||||||||||||||||||
7 | 服務學習 總時數 | 課程總時數: 54 時 學生實際服務時數: 60 時 | |||||||||||||||||||
學生團隊數:共__6__組;共___9__人 接受服務總人次:__ __(受服務人數*次數) | |||||||||||||||||||||
8 | 預期學生專業成長描述 | 在此服務性課程下,學生能學到發展心理病理相關的專業知識與臨床實務的整合,實際所獲的益處如下: 1. 熟悉發展心理病理與兒童心理衡鑑整合實踐的過程 2. 熟悉並練習兒童心理病理相關的評估工具與心理衡鑑 3. 熟悉不同類型神經發展障礙個案,在各類評估工具上之表現 4. 學習整合多項心理評估資料,並對個案問題形成個案概念化模式 5. 學習撰寫個案報告並給予個案心智功能之優和弱勢能力適當的建議 6. 提升臨床服務的熱誠 7. 建立良善的專業倫理態度 | |||||||||||||||||||
9 | 受服務對象之預期獲益 | 在此服務性課程下,民眾可獲得心智功能之優和弱勢能力與家庭教養議題之評估、適當轉介與正確地治療介入,改善對其家庭與校園生活適應之困擾。 | |||||||||||||||||||
10 | 評分標準 (請納入服務方案考評方式) |
| |||||||||||||||||||
11 | 課程網站 | 中原大學心理學系網站、中原大學睡眠實驗室FB粉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