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學前特教學生教材教法 | ||||||||||||||||||||||||||||||||||||||
課程代碼 | SP337G | 學分數 | 3 | 教師授課鐘點數 | 3 | ||||||||||||||||||||||||||||||||||
授課教師 | 曾淑賢 | 開課系級 | 特教三 | 必/選修 | 學前組必選 | ||||||||||||||||||||||||||||||||||
1 | 服務類別 (可複選) | ■教育輔導 □資訊科技 □創意設計 □社區營造 □行銷推廣 ■社會服務 □國際關懷 □文化典藏 □環境保護 □其他 _____ | |||||||||||||||||||||||||||||||||||||
2 | 計畫緣由 (服務方案需求評估等內容) | 學前特教學生教材教法是教育部的特殊教育教師職前培訓的重要基礎課程。本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培訓特教系大三師資生教學方法的原理原則和實務應用技巧,因此著重學生對原理原則的掌握,與在教師督導下能對特殊兒童進行實際教學的應用能力。鄰近之社區幼兒園如桃園市新明國小、自立國小、心路兒童發展中心等單位的特殊需求幼兒正是非常適合本課程應用與服務的對象。期望透過本課程的服務學習一方面能讓特教系學前組的學生發揮及磨練所學,同時也能提供這些單位或機構的兒童優質的教學輔導。 | |||||||||||||||||||||||||||||||||||||
3 | 計畫目標 | 透過此服務學習計畫,希望能結合特教系之專業課程來實踐對幼兒園及身障機構內幼兒的社區服務。統合專業、服務與學習,透過所安排的服務活動與引導反思的過程,一方面促進學生的實作能力與學習發展,一方面則提供特殊幼兒優質的輔導教學,增進社區特殊教育資源。 此課程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指標,包括SDG 3 健康與福祉: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以及SDG 4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 |||||||||||||||||||||||||||||||||||||
4 | 合作機構 | 接受服務之組織或社區名稱: 心路桃園發展中心與合作之社區幼兒園 | |||||||||||||||||||||||||||||||||||||
服務對象:發展中心與幼兒園之特殊幼兒 服務人數: 6班*8人=48人 | |||||||||||||||||||||||||||||||||||||||
5 | 課程目標 | 1. 學生能熟悉學前特教的教學內容與方法 2. 學生能根據所服務對象之需要設計教學與教材教具 3. 學生能根據所服務對象之需要進行教學與調整 4. 學生能從服務實踐體會特殊教育的精神 | |||||||||||||||||||||||||||||||||||||
6 | 服務方案實做形式與內容 (請以「週」為單位,介紹18週上課內容) | 由於本課程之規劃會涵蓋兩種不取向的教學模式,故服務形式將會分為兩梯次,每一梯次的教學模式皆會從準備、服務/行動、反思/檢討、到成果發表與分享的循環。
(請自行增列) | |||||||||||||||||||||||||||||||||||||
7 | 服務學習 總時數 | 課程總時數: 54 時 學生實際服務時數: 36 時 | |||||||||||||||||||||||||||||||||||||
學生團隊數:共__6___組;共____30___人 接受服務總人次:___8人*6班*4次=192___(受服務人數*次數) | |||||||||||||||||||||||||||||||||||||||
8 | 預期學生專業成長描述 | 1. 本系學前組的師培生將透過把其課堂所學的原理原則和專業知能實際應用於幼兒,而獲得自我強化與專業增能。 2. 師培學生透過進入服務場域的實際演練,能更熟練其教學技巧與教具製作,擴展其實作能力。 3. 師培學生也能從服務歷程中更多了解、接納、並支持特殊幼兒及其教師。 | |||||||||||||||||||||||||||||||||||||
9 | 受服務對象之預期獲益 | 1. 被服務之特殊幼兒將透過教學活動獲得更多發展刺激和學習,將能提升特殊幼兒的學習動機與發展表現。 2. 透過本服務行動,讓被服務的單位機構擴展社區教育資源的交流。 | |||||||||||||||||||||||||||||||||||||
10 | 評分標準 (請納入服務方案考評方式) | 1. 小考 20% 2. 提問 10% 3. 教學策略 15% 4. 兒童觀察 20% 5. 服務方案 35% | |||||||||||||||||||||||||||||||||||||
11 | 課程網站 | 課程i-learning與line群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