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弱勢關懷(Assiduity about Social Vulnerable Groups) | ||||||||||||||||||||
課程代碼 | GE482A | 學分數 | 2 | 教師授課鐘點數 |
| ||||||||||||||||
授課教師 | 林初穗 | 開課系級 | 通識 | 必/選修 | 選 | ||||||||||||||||
1 | 服務類別 (可複選) | □教育輔導 □資訊科技 □創意設計 □社區營造 □行銷推廣 ■社會服務 □國際關懷 □文化典藏 □環境保護 □其他 _____ | |||||||||||||||||||
2 | 計畫緣由 (服務方案需求評估等內容) |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在2001年公布「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意味著對於身心障礙觀念的轉變。台灣在2007年修法通過「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並於2012年7月正式施行身心障礙鑑定新制度,企圖與世界思潮接軌。身障法新制使用ICF,將「身心障礙者」重新定義為「處於障礙情境中的人」,目標是要促進「處於障礙情境的公民」能夠機會平等地參與社會。 同時,也於107年台灣社會福利機關正式推動社會安全網計畫,為落實更多需受服務之家庭的福利與完善的服務,檢襖社會事件與自殺事件的社會案件頻傳,強化並落實每個弱勢家庭的服務。 然而,我們的社會準備好了嗎? 我們過去都是以「個人」、「疾病」與「缺陷」的視框來看待身心障礙者與社會弱勢者,把兩者視為個人或家庭的悲劇,比較缺乏以「社會模式」的視框來面對身心障礙者與社會弱勢者所遭遇的問題。所謂的「社會模式」,乃是認為身心障礙者或社會弱勢者的問題產生,並非全是來自障礙的本質,亦或是社會底層人士的能力之議題,而是社會的歧視與環境的不友善所造成的隔離。因此,需要改變的是社會以及環境的阻礙。 本課程的目標在於透過「社會模式」與「障礙者與弱勢者為主體」的觀點,從兩者間的個人生活、家庭、社會、工作等不同面向,以挪動修課學生的視框,增進他們對社會中身心障礙與弱勢族群的認識,擴展他們對身心障礙者社會處境的省思,並藉由相關議題的探討以及實際活動的參與來關懷身心障礙與社會弱勢族群,以培養現代公民的社會責任,為建構台灣未來的友善社會環境盡一分心力。 本課程與校內中原大學特殊兒童家庭支持研究中心及桃園市社會局「桃園脆弱家庭關懷支持服務」合作,該單位乃是結合社會資源與專業人士,建立支持網路,落實對身心障礙者及其父母和家庭的關懷、輔導與照顧;並且倡導身心障礙者與弱勢家庭福祉,協助社會熱心大眾積極參與社會弱勢家庭之服務。 | |||||||||||||||||||
3 | 計畫目標 | 參與學生將與中原大學家庭支持研究中心合作,透過生活體驗、活動參與,與障礙者其家庭、脆弱家庭實際接觸,並針對身心障礙者家庭及脆弱家庭需求提供適切的服務。例如:舉辦家庭慶生會、親子共讀、郊遊計畫、家庭清潔、募集物資,以及其他個別化相關的家庭服務。具體目標如下: 1.關懷身心障礙者其家庭、脆弱家庭。 2.透過圓夢服務(家庭需求服務)活動體驗,引領學生自我了解與悅納、增進人際互動,促進適性發展。 3.透過服務身心障礙者其家庭、脆弱家庭,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學習與成長動機,並累積正向情感經驗與內在資源。 | |||||||||||||||||||
4 | 合作機構 | 接受服務之組織或社區名稱:中原大學特殊兒童家庭支持研究中心 | |||||||||||||||||||
服務對象:桃園社會局脆弱家庭 及 疑似發展遲緩兒童家庭 服務人數: 28 人(非修課人數) | |||||||||||||||||||||
5 | 課程目標 | 「在別人的需求上,看見自己的責任」(Mother Teresa,1910-1997),期許透過這樣的服務學習,讓大學生走出校園,拓展視野,把關懷化為行動,在所服務對象的需求上,看見我們的責任,使身心障礙者及其家庭可以得到社會資源的聯結與支持。 本課程所設定的教學目標有三,分述如下: (1)知識:認識所服務的族群以及台灣社會福利團體,了解障礙者與弱勢家庭的社會處境。 (2)情意:對於障礙者與弱勢家庭的態度,省思From Me to We互為主體的關係,激發服務熱忱。 (3)技能:聯結與應用社會福利資源,應用所學專長。 | |||||||||||||||||||
6 | 服務方案實做形式與內容 (請以「週」為單位,介紹18週上課內容) |
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透過閱讀文本,以及與障礙者、弱勢家庭人員或相關專業工作人員實際的接觸、對話、反映中,引導學生省思與學習。相關教學策略如下: (1)與多位非營利組織的專業工作者對話:使學生正視社會弱勢族群的處境,並激發他們對於弱勢族群公共事務的關心,也從認識、思辨與反省中,意識且尊重任何人都享有平等的機會參與社會。 (2)與特殊兒童家庭的生命經歷對話:使學生認識障礙者及其家庭成員與現實環境博鬥的生命經歷,感受他們所展現的韌性與深度,懂得欣賞不同的生命之美。 (3)與自己實際參與的經驗對話:使學生針對障礙者及其家庭的需求,形成服務方案「圓夢計畫(家庭需求服務)」,在草擬、設計、討論、執行的經驗過程中,擴大他們的社會視野,厚實他們的經歷。 (請自行增列) | |||||||||||||||||||
7 | 服務學習 總時數 | 課程總時數: 36 時 學生實際服務時數: 12 時 | |||||||||||||||||||
學生團隊數:共__7__組;共__32__人 服務受益人數:共_ 7 _家庭;共_ 28 人 接受服務總人次:__28*3=84 __(受服務人數*次數) | |||||||||||||||||||||
8 | 預期學生專業成長描述 | 修課學生在實際活動中增進對弱勢族群的知識,並激發其服務弱勢族群之熱忱;同時,設計活動過程中應用自己專長多元思考,發展團隊合作與溝通之能力。 | |||||||||||||||||||
9 | 受服務對象之預期獲益 | 身心障礙者及其家庭得到社會資源的聯結與支持。 | |||||||||||||||||||
10 | 評分標準 (請納入服務方案考評方式) | 準時出席與參與30% 志工專題報告20% 服務學習方案規畫與執行25% 期末回顧與省思報告25% | |||||||||||||||||||
11 | 課程網站 | 課程FB社團:中原大學特殊兒童家庭支持研究中心 – 家支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