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分析實驗
壹、緒論
水質分析是一門檢測飲用水或廢污水中物質或污染物質之實驗課程,其檢測的範圍可以包含飲用水與廢污水,所得到的結果可以了解水中污染物狀態、水體受污染程度、處理系統之處理效率與飲用水是否適合飲用等相關資訊,在目前自來水處理廠皆設有檢測水質單位,因此自來水的水質可以維持在一定標準,但自來水到達學校後並無法直接飲用,並須經過進一步不處理才能夠飲用,主要原因為輸水管線與學校地下水槽與頂樓水塔均可能受到污染,在此條件下學校會將自來水通過水處理系統後再提供學生飲用,最常見的方式為以飲水機提供飲用水,部分學校也可能利用水處理系統如膜處理提供飲用水,不論是以何種方式提供飲用水,飲水機或其他處理設備都需要要定期維護與保養,飲用水水質可能受到影響,或者是設備臨時有故障而不自知,也可能導致飲用水水質降低,但目前法規要求學校僅須對飲水機出流水或飲用水中大腸桿菌數量進行抽樣檢測,因此學校僅將對此進行檢測,至於其他項目則因為法規未曾要求,在節省經費的條件下通常不會進行檢測,因此飲水機的處理設備失去功能亦或是設備故障皆無法得知。在本次服務學習課程中,因為學生須對水質進行檢測,因此考慮可以針對周邊學校及中原大學飲水機與自來水的水質進行分析,並且將報告提供使用單位參考,在學習該門課業的過程中,學生除了可以了解水質分析的意義外,並由所得到實際數值進行討論外,也可以使周邊學校了解飲水機之功能狀況,同時可以推廣環境保護領域中水質分析之概念。
在本次服務學習課程中,除了中原大學以外,另外選擇鄰近的四所學校包括信義國小、私立愛家發展中心、東興國中等學校,由學生在指定時間至該校針對自來水與飲用水進行採樣,樣品攜回學校後由參加水質課程同學進行檢測,檢測項目選擇電導度、硬度、氯鹽與大腸桿菌等與自來水與飲用水相關之分析項目,最終將檢測報告附帶數據說明寄至上述學校,達到服務學習之目的。
一、服務動機
在過去水質分析課程一直以分析實驗室配置的水樣為分析對象,但近幾年來考慮僅以配置水樣作為分析對象,修習課程的學生並無法理解分析後所得到數據所代表的意義,因此考慮直接採集生活上所遭遇的水樣作為分析之對象,而以學校生活而言,飲水機水質應該為學生關心的對象,因此以實際飲水機水質做為採樣對象,如此一來,除了訓練修課同學實驗分析技術外,也能使同學了解自來水與經飲水機處理後自來水中物質含量,雖然一些物質含量過高可能會危害身體健康,但並非所有物質均為如此,有一些物質雖然含量過高卻僅會影響適飲性,而不致危害人體健康,目前一般同學上課時僅考慮實驗方法,而未考慮一般自然水體、自來水、經過飲水機之飲用水中物質或污染物質應該具備的值或量,為此原因,在課程中考慮以實際自來水或飲水機出流水作為樣品供學生分析,學生除可以藉由分析過程中了解自來水與飲水機出流水應具備之水質,也可以學習採樣與樣品保存之技巧與方法,除此之外,因為考慮大學為教育單位,推動環境保護理念也是大學應盡的責任,因此除了採集本校飲用水水質外,也針對附近學校提供此項服務,除了可以推廣環境保護觀念外,同時也可以與鄰近學校建立良好關係。在此服務學習的課程中,同時與本系所舉辦的世界地球日活動結合,除了提供水質分析服務,亦同時與學生至前述學校進行節能減碳與資源回收觀念宣導,不但能夠達到推廣環保觀念之目的,同時能夠有效提升學校與學系之知名度,因此決定推動此次服務學習活動。
二、服務目的
飲用水或自來水水質,將影響人體健康,特別是學校,由於使用人次多,產生問題的機率也較高,雖然一般自來水公司會對水質定期進行檢測,以維持自來水品質,但自來水至學校飲水系統後,需再經過其他處理程序才會成為飲用水,主要原因為在輸送或是貯存的過程中如果受到污染,仍然會影響人體健康,自來水如果未受污染,可以直接生飲,若不考慮外來的化學物質所造成的污染,污染來源就只剩下孳生致病菌,也因此大部分學校僅針對飲水機之大腸桿菌數量進行檢測,當大腸桿菌數量符合標準,就視為飲用水未受到污染,在此條件下,即使飲水機故障,導致水質變差或部分功能失效亦無法察覺,由於自來水水質檢測非具備環境工程領域相關科系的學校無法檢測,若要委託檢測單位檢測則須一定的費用,學校在經費有限的條件下,通常對於法規要求以外的項目不會委託檢測,但如此一來就無法得知飲水機處理功能是否失效,基於此原因,我們希望能夠協助附近學校針對自來水與飲用水部分水質進行檢測,並將檢測所得結果經過彙整後送交各學校,藉由此次服務學習的機會,可以使附近學校了解及飲水機目前狀態,若有故障或操作不當皆可由報告中發現,對於提升各學校飲水機之功能可提供重要助益。
貳、服務方法
本次服務學習課程所進行服務方法簡述如下:
1.先連絡各學校相關業務負責人,通常為總務單位。
2.排定前往採樣日期。
3.由負責人員前往學校採樣,採集之樣品依規定保存。
4.實驗課時學生分組對不同學校水樣進行檢測。
5.學生繳交實驗報告,再由報告中轉換成檢驗報告。
6.由老師確認檢測結果,並撰寫數據分析內容。
7.將檢測報告寄送至相關學校負責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