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礙衡鑑與治療

課程名稱

睡眠障礙衡鑑與治療

課程代碼

PS438R

學分數

3

教師授課鐘點數

3

授課教師

詹雅雯

開課系級

心理學所

必/選修

選修

1

服務類別

(可複選)

■教育輔導 □資訊科技 □創意設計 □社區營造 □行銷推廣

■社會服務 □國際關懷 □文化典藏 □環境保護 □其他 _____

2

計畫緣由

(服務方案需求評估等內容)

根據臺灣睡眠醫學會之調查,國內符合慢性失眠困擾的民眾高達五分之一,且非藥物的心理治療介入已被美國內科醫學會、歐洲睡眠研究學會認可為第一線的成人慢性失眠處遇,因此培養國內可執行相關治療技術之臨床心理師是未來之趨勢。目前心理學所臨床組的課程中,主要包含心理病理、心理衡鑑、以及心理治療三面向課程,為落實理論知識與臨床實務的接合,希望學生能藉由設計此一服務性學習的課程,讓學生們學習睡眠相關疾患診断與心理介入策略,並由教師督導實務演練,讓學生可將學習到之知識運用於協助社區民眾,期望達到以下效益:

學生端-深化課程所學習之知識,並可將之適切地運用於改善社區民眾睡眠困擾。此外,也希望透過實際的服務,來強化學生的臨床服務熱誠與專業倫理的思考與養成。

民眾端-可獲得自身睡眠困擾的成因、由研究生協助安排與轉介相關睡眠檢測、獲得心理介入來改善其睡眠問題,也可提升民眾對於本校之公益服務形象和中原冠英心理治療所的能見度。

3

計畫目標

透過服務學習課程,學生可以將其他課程學習的臨床心理專業知識,實際運用在個案介入上,強化理論與實務的整合。而社區民眾則能透過課程的服務,瞭解並重新思考自己所經驗的壓力與睡眠困擾,並獲得實際的建議與協助,改善其睡眠困擾與壓力管理技巧並促進心理健康。

4

合作機構

 接受服務之組織或社區名稱:社區民眾、纖維肌痛症關懷協會

 服務對象:睡眠困擾民眾,服務人數:20人(非修課人數)

5

課程目標

 

1. 熟悉各種睡眠疾患的臨床表徵與相關病理機轉

2. 熟悉各種睡眠疾惠的心理評估方式(包括臨床晤談、行為觀察、多

頻道睡眠檢查、睡眠日誌、睡眠相關問卷、睡眠活動腕錶…等)

3. 練習依不同個案概念化模式整合評估資料與相關之轉介資源

4. 學習撰寫清晰、整合、且有意義的心理評估報告

5. 實際執行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團體治療的介入、個案概念化的滾動式

修正、行為觀察分析

 

6

服務方案實做形式與內容

(請以「週」為單位,介紹18週上課內容)

 

週次

服務學習階段

說              明

1-8

準備

深化背景知識:

1.認識不同類型睡眠疾患的臨床表徵與相關病理機轉

2. 熟悉各類睡眠相關的心理評估工具的使用

3. 學習睡眠相關的心理介入技術參訪睡眠中心

1. 了解睡眠中心的運作與轉介程序

熟悉睡眠檢查的實際場域

9-16

服務/行動

招募睡眠困擾個案進行評估與治療介入之準備:

1. 透過網路、宣傳單等方式招募社區民眾,在連絡

個案確定時間並初步了解問題後,負責評估學生必須撰寫評估計畫並與助教和老師討論。

2. 學生們將於兩週期間獨立完成至少2-3位民眾的

會談評估,每人的首位評估個案皆會由老師在單

面鏡後進行觀察给予實作回饋。在完成所有民眾

評估後會,會由授課教師與助教一起帶領全班同

學進行個案概念化、與治療介入策略的討論。

3. 篩選出合適參與失眠認知行為治療之睡眠困擾民眾,進行7週6次的每次2小時的團體心理治療介入。

6次心理治療內容包含:

S1.團體規則與進行方式說明、認識睡眠機制

S2.助眠行為技巧與放鬆練習1

S3.生理節律調整與放鬆練習2

S4.助眠藥物與睡眠疾患認識

S5.壓力管理與放鬆練習3

S6.失眠再發預防

治療過程將由授課教師帶領兩位修課學生擔任協同治療者,3位修課學生擔任團體內觀察員,其他同學則在單面鏡後進行觀察學習,並於每週團體治療結束後進行1小時的討論。

17

反思/檢討

期末互評、統整介入前後測之效益,針對民眾之圈體參與回饋進行反思。

18

慶賀/成果發表

治療效益與參與成員回饋分享/社區講座

7

服務學習

總時數

課程總時數:54時

學生實際服務時數:144時

a).心理評估部分:含事前準備1小時,心理衡鑑程序1.5小時,評估果解釋與回饋0.5小時,報告撰寫2小時,與助教/教師討論1小時,共服務20人次,因此總時數為(1+15+0.5+2+1)*20=120小時

b).心理治療部分:於評估後视個案需要進行後續心理治療服務,預估可服務12人,每位個案預計進行6次,事前準備0.5小時,治療2小時,督導1.5小時,總時數為(0.5+2+1.5)*6=24小時

學生團隊數:共2組;共14人

接受服務總人次:評估20人次*1次,治療12人次*6次=72,共計92總人次(受服務人數*次數)

8

預期學生專業成長描述

在此服務性課程下,學生能學到睡眠障礙相關的專業知識與臨床實務的

整合,實際所獲的益處如下:

1.    熟悉臨床心理與睡眠醫學整合實踐的過程

2.    熟悉並練習睡眠心理相關的評估工具與心理衡鑑

3.    熟悉不同類型睡眠困擾個案,在各類檢測上之表現

4.    學習整合多項心理評估資料,並對個案問題形成個案概念化模式

5.    學習撰寫個案報告並給子個案睡眠問題適當的建議

6.    提升臨床服務的熱誠

7.    建立優良的專業倫理態度

9

受服務對象之預期獲益

在此服務性課程下,民眾可獲得自身睡眠障礙問題的全面性評估、適當

轉介與正確地治療介入改善對其身心靈不利之睡眠困擾。

10

評分標準

(請納入服務方案考評方式)

項目

比重

事前準備與態度

10%

基礎能力評核

15%

心理評估與結果解釋表現

15%

心理評估與治療報告撰寫

30%

心裡介入之技巧觀察與運用適切性

10%

同儕互評

5%

個案討論的表現

15%

11

課程網站

中原睡眠實驗室網站與FB網頁、iLearning

Close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