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問題分析與解決

課程代碼

EE454L/EE454E

學分數

3

教師授課鐘點數

3

授課教師

邱添丁

開課系級

電機四甲、研究所

必/選修

選修

1

服務類別

(可複選)

□教育輔導 □資訊科技 □創意設計█社區營造 □行銷推廣

█社會服務 □國際關懷 □文化典藏 █環境保護 □其他 _____

2

計畫緣由

(服務方案需求評估等內容)

(1)    計畫綠由

  後學從101學年啟就參與服務學習及教育部攜手計畫,至今已超過10年經驗,前後參與了本校教育部青年署「以愛原夢,啟動生命」服務學習攜手計畫3年及USR HUB計畫3年,分別在新竹縣橫山鄉及尖石鄉,與社區村民建立良好信任關係。在此基礎之下,本學期擬推動「服務學習:泰雅客家心體驗-II」的任務:社區關懷、體驗教育、..等。

(2)    新竹縣尖石鄉新樂村介紹

    尖石鄉是新竹縣原住民地區三個鄉鎮之一,鄉名源自於轄內那羅、嘉樂兩溪匯流處聳立如尖筍的巨石,這座型態雄偉的巨石,雖長期受大自然烈日與暴雨的侵襲卻依然堅毅挺拔,象徵著轄內原住民在艱困的環境中,不怕艱難、越挫越勇的精神,故以尖石為鄉名。尖石鄉為新竹縣面積最遼闊的鄉鎮,面積廣達527.5795平方公里,佔新竹縣的三分之一、它西與橫山鄉為界,東至鴛鴦湖保護區,北和復興鄉為鄰,最南以中央山脈的品田山和台中市為界,境內又因為山脈聳立而分成前山、後山兩大區域,前者是頭前溪的源頭,後者則是大漢溪水系的發源地,尖石鄉境內全為山岳地帶,氣候平均溫涼、地廣人稀、堪稱新竹縣的綠色命脈。全鄉人口數9584人,屬原住民人口數8404人(泰雅族7973人),65歲以上994人(新竹縣尖石鄉111年10月人口統計資料)(如圖1)。

  

尖石鄉新樂村福堂教會為部落活動中心,參與部落計有武漢部落及鳥嘴部落,人口數約70~80。

位於尖石鄉八五山下的鳥嘴部落

  

位於尖石鄉八五山下的武漢部落與鳥嘴部落之間山谷

原鄉武漢部落小朋友

圖1.新竹縣尖石鄉新樂村介紹

(3)    新竹縣橫山鄉豐鄉村(大山背)介紹

  有關橫山鄉豐鄉村服務場域介紹,當地居民生活與活動區域皆於岳陵地上,受地形限制產生強大影響而形成散居型之農村聚落型;北方油羅溪及百年樂善堂,西方有豐鄉瀑布。附近有騎龍古道、茶亭古道,百年楊家石板屋及樂善堂…等著名景點,尤其古道皆具原始風采又能輕鬆走訪的山林步道,值得遊客到此一遊。豐鄉村計有9鄰107戶230人是橫山鄉村最少人口之一。受到地型地貌影響,當地小農耕種大多以柑橘、蔬菜、桂竹筍、鷄鴨為主。跟其他鄉村狀況相同:人力老化及少子化現象。全村較熱鬧的是大山背市集:13攤位。市集於106年8月12日成立,為達到「地產地消」的理念。市集採「誠實良心」的無人商店概念經營,從種植、加工、體驗到市集,以降低小農四處擺攤、人力支撐及運輸成本問題(如圖2)。

  

大山背百年歷史樂善堂前,遠眺新竹縣市美景

2022年10月,我們在大山背百年歷史樂善堂前,聆聽有關豐鄉村與樂善堂的故事

  

中原攜手復旦高中執行服務學習,在活動結束前,我們一起合影

大山背市集約有13攤位農場主人設攤,我們有初次的接觸認識交流的學習體驗。

圖2. 新竹縣橫山鄉豐鄉村(大山背)服務場域介紹

3

計畫目標

    本服務主題為:「服務學習:泰雅客家心體驗」課程服務將結合工業系領域專業知識、服務與學習,透過有計畫安排的社區服務活動與結構化設計的反思過程,以完成被服務者的目標需求,並促進服務者(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引導學生由「服務、探索」邁向「理解、行動」階段。111-2學期之前是以新竹縣橫山鄉為優先試點,112-1學期再尋求點的突破精進,進而串接周邊村里後續的精進改造發展,因此,本課程修課同學將透過「問題分析與解決」課程講解及實務接觸,執行在地關懷活動,宜以「文化內涵為經,永續發展為緯」,以帶動客泰文化體驗之整體階段性的發展推動。推動方式:文化體驗、生態旅遊、及精緻休閒的體驗經濟「服務學習:泰雅客家心體驗」是以,本課程計畫目標為

(1)       讓學生瞭解工業系專業之基本知識,結合「問題分析與解決」概念與能力

(2)       推動中原「全人教育」理念,以實際行動關懷社會、以專業知識結合在地力量與民眾參與,共同解決社區問題,培養具社會參與力的人才。

(3)       執行大學社會責任:經由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推動「泰客文化體驗」,藉以推動當地原鄉與客家文化交流、並宣傳兩族群文化、美學與故事。

4

合作機構

(1)       合作組織或社區名稱:尖石鄉新樂村福堂教會、武漢部落、鳥嘴部落、大山背休閒農業區。服務對象:長輩及國小生,被服務人數:約50人

(2)       攜手合作高中:復旦高中生,參與服務人數:約15人

5

課程目標

    問題分析與解決是一門有系統的產生創新/創意的方法以辨識機會及解決問題的學問。其理念來自於研究前人及自然界創新的方法與原理,歸納出一門學問,然後應用其原理及方法很有系統且創意地辨識機會及解決問題。本課程將介紹系統性分析、TRIZ(萃思)、產業界常使用問題解決與分析之基本理論與架構,透過案例分析講座與分組討論,讓學生能深入了解問題分析與決解各式方法,並結合資訊管理相關知識,學習如何有效應用問題分析與解決方法於不同問題領域。爰此,本課程教學目標為:

(1)       介紹工業系統與工程領域常用的問題分析與解決方法,使同學們可以將所學方法用在自己面對的職場與作業環境。

(2)       培養學生以系統化思考法,建構對問題分析、解決問題技巧與能力。

(3)       促使學生能以有效問題解決程序:問題現況評估(確定是否發生問題)、問題分析(尋求原因)、解決問題方法、決策分析(選擇方案)、分析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等;迅速做出最佳決策,以提升個人及團體問題解決能力,強化企業之競爭力。

 

6

服務方案實做形式與內容

(請以「週」為單位,介紹18週上課內容)

週次

服務學習階段

說              明

1~5

準備

(1)       設計課程服務方案,連結教學內容,並充實與加強學生專業與服務能力與意願服務學習組別同學群,共同發展服務計畫

(2)       訪視「新竹縣尖石鄉新樂村武漢與鳥嘴部落」及「新竹縣橫山鄉大山背市集」,確認部落與市集內實際需求、進行溝通協調,並討論本執行計畫

(3)       服務對象現場勘查與熟悉服務場域

(4)       請同學思考:文化與教育對話、活化文化資產能量、深化文化資源主題特色,打造心體驗。

6~8

服務/行動

(1) 服務學習前講習,講座內容以服務場域實際問題與解決,及學生注意須知與安全

(2) 老師與助教須做行前確認:如錄音影儀器使用、人員、集合地點、電話

(3) 進行現況錄影或攝影

(4) 與被服務對象討論

(5) 就本次「服務學習:泰雅客家心體驗」,執行問題分析與解決各項議題與尋求可能答案

9~12

反思/檢討

(1) 撰寫服務日誌

(2) 服務對象量測結果數據分析與設計

(3) 小組討論、研究報告(含影片與相片整理)

(4) 導引參與本次活動成員,反思檢討方向為:

Ÿ  What?(我做了哪些服務?);

Ÿ  So What?(這些服務帶給我的意義與學習?)

Ÿ  Now What?(未來我將如何運用所學?)

14~18

慶賀/成果發表

(1) 舉辦分享活動,讓學生、武漢與鳥嘴部落、大山背市集、教師分享彼此的學習與成長

(2) 採慶祝同樂方式進行,並頒發感謝狀、謝卡、證明、獎勵等

(3) 辦理成果發表會或分享會

 

 

 

 

7

服務學習

總時數

  課程總時數:18週;學生實際服務時數:約38小時,估算如下

(1) 講習:2次,約3小時

(2) 赴服務場域執行「服務學習:泰雅客家心體驗」:2次,約14小時

(3) 「場域研究與地方創生」研究報告、及活動影片編製:約10小時

(4) 反思文字撰寫:約3小時

(5) 成果發表:6小時

(6) 檢討會:2小時

  學生團隊數:約35位(中原大學約20位、復旦高中師生約15位)

接受服務總人次: 35人*2次=70人次  (受服務人數*次數)

(註:「受服務人數」社區長輩約20位;「次數」活動設計至少2次接觸機會)

8

預期學生專業成長描述

  參與本次服務學習課程同學將可瞭解下列課程意涵:

(1)     強化敬業樂群與團隊合作的態度,學習溝通解決問題能力—參與橫山鄉及尖石鄉社區之「服務學習:泰雅客家心體驗」的成員,將接觸該場域被服務對象,進行場域研究、自我反思與成果發表等項作業。學生將學習到每一過程中的PDCA(Plan-Do-Check-Act Cycle),從每一步驟中,可強化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及敬業樂群與團隊合作的態度。

(2)     以「凡事總有更好」工業管理精神,實際行動關懷社會—本次參與服務學習同學,不僅可將工業系專業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中,並以「凡事總有更好」工業管理精神,以實際行動關懷社會,從中獲得成長與蛻變。

(3)     強化正確的價值觀,精進弱勢族群感融合—在服務學習過程中,學生將與被服務對象產生互動與情感交流,落實天人物我的全人教育理念,進而以提供專業服務的方式,積極地捕捉逐漸褪色的記憶。

(4)     要見彩虹,先得願意淋雨;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之學習態度—同學從服務學習過中,可以進一步體會播種與收穫之間的道理,並協助同學對未來人生求學或求職,有更正向的體認。

9

受服務對象之預期獲益

(1)       尖石鄉新樂村武漢與鳥嘴部落及新竹縣橫山鄉豐鄉村大山背市集部分:應用系統性創新、及問題分析與解決知識及技巧,藉由「文化與教育對話、活化文化資產能量、深化文化資源主題特色,打造心體驗」等活動,預期產生效益為瞭解當地原鄉泰雅與客家文化內涵。

(2)       參與學生部分:奠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精神。其預期具體效益為,從服務場域中,將可獲得書本中無法告訴他們的知識;瞭解「系統性創新與問題分析與解決」專業基本知識、概念與能力;以實際行動關懷社會、以專業知識結合在地力量與民眾參與,共同解決社區問題,培養具社會參與力的人才,宣揚中原「全人教育」理念。

10

評分標準

(請納入服務方案考評方式)

(1)       平時學習與出席:20%

(2)       作業:20%

(3)       期中與期末報告:40% (各20%)

(4)       服務學習成績考核:20%

•      撰寫服務日誌

•      服務預計完成任務之設計與執行

•      相關專業知識研習、小組討論、研究報告

•      繳交活動影片

•      期末成果發表

11

課程網站

http://i-learning.cycu.edu.tw/

Close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