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景觀設計(二) | |||||
課程代碼 | LS102A | 學分數 | 3 | 教師授課鐘點數 | 1/1/1/1/1/1/1/1 | |
授課教師 | 吳振廷, 黃彥文,, 陳伯鈞, 蘇映塵, 賴譽祥, 邱意婷, 黃瑋庭 | 開課系級 | 地景一 | 必/選修 | 必 | |
1 | 服務類別 (可複選) | □教育輔導 □資訊科技 ■創意設計 ■社區營造 □行銷推廣 ■社會服務 □國際關懷 □文化典藏 ■環境保護 □其他 _____ | ||||
2 | 計畫緣由 (服務方案需求評估等內容) | 過去本課程都是帶領全班60人就一個社區或地點進行參與式設計服務,但由於學生人數眾多,一方面會有人力閒置(部分同學可能偷懶)的狀況,二方面也造成社區的接待壓力。因此今年將同學分為三組,每組由兩位老師指導20位學生進行參與式設計服務。希望能因此提升服務品質與學生學習效果。此外,本次也將與碩士班二年級的『社區營造與民眾參與』選修課程結合,讓有意願深入社區營造的高年級學生有機會更積極思考社區需求並解決問題,透過駐點設計實作,與社區建立更長期的關係。
大溪鄉南興里:本系於109-2學期帶領學生於南興里進行參與式設計,提出相當多的看法和構想,南興里合作夥伴期待能持續合作關係,除了可以就之前發現的議題進行更進一步的討論之外,也希望學生有新的探索並持續蒐集居民意見,產生更多的連結與更廣的環境關照, 以逐步進入改造的實質作為。本系當然義不容辭願意帶領學生持續在社區耕耘。 | ||||
3 | 計畫目標 | (1)促成自身反省與生命成長的服務學習 環境專業的服務學習進行方式甚多,皆不外乎以「社區環境」為基礎,以「社區居民」為對象,以不同的工具為媒介,讓居民「看見」:看見社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看見記憶、印象與想像,看見不同社群的需求,更看見居民自身參與於公共事務。同時,同學也在過程中看見自身的反省與生命的成長。 (2)為社區留下生活與空間經驗的紀錄,經由參與式設計為社區培力,並改善社區空間。 | ||||
4 | 合作機構 | 接受服務之組織或社區名稱:龍潭/高原街區(暫定) | ||||
服務對象:龍潭/高原街區(暫定) 服務人數:3000/1500/人(非修課人數) | ||||||
5 | 課程目標 | 大一下是啟蒙的開始,我們將正式進入景觀專業! ㄧ下設計課的目標在於讓學生了解「參與式設計」的理念、並經由大樹教室以及下鄉服務設計的實做過程熟悉參與式設計的過程、方法,學習與使用者以及同儕進行對話討論,並以空間設計回應使用者的需求以及不同面向的設計考量,進而從事「場所的塑造」(place-making)。 | ||||
6 | 服務方案實做形式與內容 (請以「週」為單位,介紹18週上課內容) | 週次 服務學習階段 說 明 第一週~第六週 準備 1.於寒假期間與社區和學校討論協商服務需求,可訪談的對象與內容,最佳的討論媒介(模型、基本圖或照片) 2.與設計、電腦、植物學、環境體驗及敷地計畫課程老師共同研擬行前準備課程,加強學生電腦、繪圖與生態、植物方面的基本知識。 3.與教師群以及合作對象討論相關引導課程的教法與內容 說明活動觀察與紀錄的方法,並帶領學生練習 說明訪談與調查的方法,並帶領學生練習 說明參與式設計的流程與方法,以及進行服務學習的意義與態度經驗的傳述。
第七週~第八週 服務/行動 帶領學生進行社區與學校初勘,討論如何引起社區居民參與討論的方法 工作坊1:傾聽社區所關切的問題 返校後:研讀與服務對象有關的專書,小組討論、相關影片欣賞等 基地調查與分析 工作坊2:空間實驗與討論 工作坊3:設計發展:與社區討論設計 工作坊4:設計發表
第九週~第十七週 反思/檢討 工作坊5:設計發展:與社區討論設計成果 工作坊6:設計檢討:使用者對設計的反饋為何?能如何改進? 每週 撰寫服務日誌 What?(我做了哪些服務?) So What?(這些服務帶給我的意義與學習?) Now What?(未來我將如何運用所學?) 每週 進行小組討論
第十八週 慶賀/成果發表 校園發表會 本學期課程回顧 What?(我做了哪些服務?) So What?(這些服務帶給我的意義與學習?) Now What?(未來我將如何運用所學?)
(請自行增列) | ||||
7 | 服務學習 總時數 | 課程總時數:144時 學生實際服務時數:70時 | ||||
學生團隊數:共3大組;共約60人 接受服務總人次:9000/4500/1125 (受服務人數*次數) | ||||||
8 | 預期學生專業成長描述 | (1)了解參與式設計的意義、過程與方法 (2)具有體驗、觀察、分析空間與使用者活動的能力 (3)能準備引發討論之圖面、模型 (4)具有引發注意、討論的能力 (5)團隊合作的能力 | ||||
9 | 受服務對象之預期獲益 | (1)提供校園與社區空間與活動使用的基本調查與分析資料 (2)帶動使用者對其學習或生活空間的討論、促發解決問題的設計思考與方案 | ||||
10 | 評分標準 (請納入服務方案考評方式) | 評量項目 團隊 合作* 調查分析能力 與服務對象 的溝通互動 作業成果邏輯性、適切性、 與空間掌握、創意 表現法圖、 模型、 口頭說明品質 20% 20% 20% 20% 20% *團隊合作中的付出與討論成績將以老師的平時時成績以及同學的互評表成績為依據。 | ||||
11 | 課程網站 | http://cycula2004.wix.com/cycul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