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營利科技服務

非營利科技服務

一、課程基本資訊

課程名稱

非營利科技服務

開課單位

通訊學程

開課年級

碩一

修課人數

6

學分數

3

必/選修

□必修  ■選修

是否辦理保險

□是    ■否

是否配置
教學助理

■是    □否

每學期
服務次數

17次

服務單位
如何擇定

□學生  ■教師
□學校安排

每次服務時數

8小時以上

服務時段

□課堂  ■課餘時間

是否要求
進行服務

□是 
■否(自由決定參加)

是否有固定
服務時間

□是    ■否

二、課程目標

 

啟發學生進入場域,體驗區域性特有身心障礙者生活與文化培養運用智慧生活科技能力,與復健專業工作者,助人工作者,社會工作 者進行多元跨領域合作學生將合作助人轉化為生命的基調,藉由實際的精障服務經驗,學習謙卑。藉由服務與實作,想像一個新的台灣未來自主產業-身心障礙科技產業。

 

三、課程內容

 

服務學習主題

透過參與非營利組織,應用科技專業,養成服務他人的態度

 

服務學習課程

09/28/2013 參與『智慧生活教育創新論壇』

10/05/2013 擔任『全國小大讀書會』夢田志工

10/19/2013 參與『第五屆台灣農學市集研討會』

10/26/2013 參與主婦聯盟合作社舉辦『合作找幸福進階培訓』

11/03/2013 參與周日農學下午茶

11/16/2013 觀摩全國入圍全國和平志工特優團隊

11/30/2013 參觀台北青年公園太陽能屋

12/14/2013 參訪台中東海書苑

12/21/2013 參與圓夢服務成果發表會

12/22/2013 參與臺灣服務學習學會

01/04/2014 參訪清大竹蜻蜓市集及竹東詹武龍老師的自然農俱樂部

 

 

四、教學策略

 

透 過田野調查與學生體驗,發現服務對象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上的需求,在我們了解需求後,便與該場域的專家共同討論與設計適合服務對象的課程內容或輔助科技,透 過無數次的研發進度報告與討論,使得我們的設計更貼近於服務對象。經由這樣反覆討論循環所設計出的輔具與課程,更能貼近服務使用者,達到實際應用的層次。 從進入場域的倫理到身心障礙者服務產業與社會企業創業,運用smart phone、Kinect體感等輔助科技,訓練就業所需的技能,並與伊甸基金會、台灣大哥大數位學習中心、台灣早療協會、台灣家庭照護者總會合作,以前瞻性科技應用於多元文化,促進數位包容場域體驗與實踐。

 

五、各階段工作及各週流程

週次

服務學習階段

說              明

1-10

準備

需求調查,訪談,田野,輔具設計

11-14

服務/行動

輔具導入,訓練

15-17

反思/檢討

參與座談,撰寫部落格,上課口頭報告,期中期末書

六、合作機構

 

本課程合作的非營利組織—2013

  • 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
  • 新北市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中心(財團法人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
  • 木匠的家關懷協會
  • 新竹縣關西鎮肢體殘障協進會
  • 台灣身心障礙者就業權益促進協會(身權會)

七、評量方式

 

Ÿ   服務單位評分 50%(態度,表現,考勤)

Ÿ   任課老師評分50%(課程參與、服務成效、反思報告、課堂出席率)
學生於期中、期末各繳交學習反思報告一篇,學生書寫於個人部落格

 

Close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