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本身就存在著許多非營利組織,所謂非營利組織,指的是不為組織所有者營利為目的的組織,它的目標通常是支持或處理個人關心或公眾關注的議題或事件,因此其所涉及的領域非常廣,從慈善、宗教、學術、環保等等,分別擔任彌補社會需求和政府供給間的落差。在台灣大多數的非營利組織資金來源都是由政府的少量補助與眾多熱心志工的捐助,近年來隨著台灣經濟條件條件不再那麼充足,非營利組織的發展與經營變得非常困難,在一個資訊發達的時代每一個組織都必須要有一位資訊專業人員,但是若聘請一位資訊專員相對的在資金的開銷上就會雪上加霜。 本團隊希望藉由服務導入本科系的專業,學生透過場域服務可以學以致用,打破電子系舊有科技是有距離的迷思,真誠的付出心力與汗水,而以往服務經驗讓我們知道,如何達到雙方需求是很重要的,所以嚴謹的事情討論是必經過程。 在”二手電腦維修”部分本團隊選擇透過與非營利組織”開拓文教基金會”合作建立供給聯絡平台,凡是需要二手電腦設備的機構都可以藉由此平台聯絡與安排將電腦送至該機構。而中原大學(本團隊)則做為二手電腦維修站,許多熱心人士會將老舊與不堪使用的電腦送至中原大學-篤信電學大樓,團隊學生們透過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進行適度的維修與復原最後再藉由”開拓文教基金會”分送至台灣各地。 在教學的部分本團隊選擇非營利組織”木匠的家”為我們第一個服務場域對象,一開始對於場域的設備因過於破舊不堪,所以需要大大的翻修。首先我們先將場域中破舊的電腦回收至學校實驗室依照損壞程度的不同分門別類並且修復,翻修電腦這項活動特別重要,因為在這活動的成果不僅僅是將場域的教學環境建立起來,也讓本團隊與場域負責人建立了彼此互相信任的默契,並且埋下了在”木匠的家”開設電腦教學班的萌芽。 資訊發達的今天不管吃的、住的、穿的等等…..通通都免不了與網路有關係,也因為這樣培養一個基本電腦能力的學員變成是我們的宗旨,從最簡單的開/關機、滑鼠使用、網路搜尋、訂購交通工具票卷,都是我們的教學範圍。為了能夠讓學員們可以學習到他們想學習到的資訊,本團隊會先發放問卷調查詢問學員們希望本身欠缺希望補足的資訊。在安排課程之前我們就會參考問卷上面的資料去設計符合學員們學習的課程。 在這些服務學習(二手電腦維修與教學)的環境下,真正有學習到的不僅僅是”木匠的家”的學員們,在課堂上授課的講師們(團隊學生)也是收穫良多,雖然這些電腦操作與使用的知識非常的簡單,但是看到每一個上完課的學員們滿臉笑容的離開”木匠的家”,這份感動回饋讓我們了解原來一個簡單的舉動也可以像是為這個世界注入一個強心針,聽到學員們說一聲”謝謝”,收到如此感動的回饋言語,讓我們深深地相信世界是可以透過一個簡單的小小舉動去改變的,只有每一個有能力的人”願意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