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永續環境營造設計研習 | ||||||||||||||||||||||||||||||||
課程代碼 | LS323G | 學分數 | 2 | 教師授課鐘點數 | 2 | ||||||||||||||||||||||||||||
授課教師 | 許宜珮 | 開課系級 | 地景系三年級 | 必/選修 | 選 | ||||||||||||||||||||||||||||
1 | 服務類別 (可複選) | □教育輔導 □資訊科技 ■創意設計 ■社區營造 □行銷推廣 ■社會服務 □國際關懷 □文化典藏 ■環境保護 □其他 _____ | |||||||||||||||||||||||||||||||
2 | 計畫緣由 (服務方案需求評估等內容) | 雲林縣為全台高齡化比例最高之行政區,此地的鄉村型社區如五塊村正面臨少子化、青年外移以及高齡化的挑戰,永續基礎設施與高齡宜居環境成為極迫切的需求。即使已有運作中的社區發展協會以及樂齡長照據點,社區也持續得到相關補助以建構或優化社區基礎設施,但居民普遍在永續意識或相關知識方面尚稱匱乏。 本次將藉由學校課程與學生的參與,從社區綠化據點與潛力資源開始盤點,印證課堂學習如Nature-based Solutions之理論與實踐架構,提出社區永續環境之設計與營造策略。此外,亦將藉由與居民共同合作整理據點的機會,讓學生學習社區認同及高齡宜居生活所需環境條件,以及社區溝通、團隊合作、實作分工等技能,在實際場域中,以專業結合服務與學習,實踐大學社會責任之回饋,增進全人發展的廣度與深度。 中原地景系自創系以來,便持續以社區關懷、大學生進入場域進行服務與參與式設計為授課重點。在服務中學習,是所有中原地景師生都必須經歷與接受的基本訓練。本課程從課程內容與設計便符合此一精神,並且精確切合服務學習課程的要求與設定架構,修課學生必能在課程中學習到服務的精神,並且得到中原地景服務學習的中心思想傳承。 | |||||||||||||||||||||||||||||||
3 | 計畫目標 | ü 學生在能夠在實際場域中進行最新永續設計觀念如Nature-based Solutions的印證,提出適地的設計構想。 ü 學生經由演練,能夠有目標地進入社區,進行系統性的調查、訪談與紀錄,並且整理出成果,回到社區進行交流。 ü 對於現今永續思考趨勢與做法、長照政策、高齡居住環境等有更深入且具體之了解。 ü 學生在社區中融入,並且提供專業以及協助,以實作來鏈結學理與場域、同學與居民。 | |||||||||||||||||||||||||||||||
4 | 合作機構 | 接受服務之組織或社區名稱:雲林縣元長鄉五塊村社區 | |||||||||||||||||||||||||||||||
服務對象: 當地居民 ,服務人數: 250 人(非修課人數) | |||||||||||||||||||||||||||||||||
5 | 課程目標 | 1. 社區能夠得到具體的永續環境營造評估,以及設計策略與方案。 2. 修課同學能夠熟悉永續營造理論與概念,對NbS有具體的了解,認識社區,對進入社區有系統性的認識與操作經驗。 | |||||||||||||||||||||||||||||||
6 | 服務方案實做形式與內容 (請以「週」為單位,介紹18週上課內容) |
(請自行增列) | |||||||||||||||||||||||||||||||
7 | 服務學習 總時數 | 課程總時數:36 小時 (2小時/週 x 18週) 學生實際服務時數:32小時 (8小時 x 4 次/日) | |||||||||||||||||||||||||||||||
學生團隊數:共____5_____組;共____20_____人 接受服務總人次:200 (50人x 4次) (受服務人數*次數) | |||||||||||||||||||||||||||||||||
8 | 預期學生專業成長描述 | 1. 學習並能熟悉社區參與與服務的步驟與方法。 2. 實地了解城鄉差距、高齡社區的現況。 3. 對永續環境的理論、設計、實踐有全面性的體驗及了解。 4. 團隊合作能力、在實際場域中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等。 | |||||||||||||||||||||||||||||||
9 | 受服務對象之預期獲益 | 1. 社區得到永續環境營造觀念交流、資源盤點與改善建議。 2. 高齡居民的活動空間與路徑藉由學生參與介入而得到評估與改善建議。 3. 社區凝聚居民及志工力量,與學生產生互動連結,並且被協助改善綠化或永續環境據點。 | |||||||||||||||||||||||||||||||
10 | 評分標準 (請納入服務方案考評方式) | 1. 服務表現 60%(參與投入、準時、主動程度等) 2. 成果報告 30%(含期中與期末成果、評圖成果、心得等) 3. 平時表現 10%(出缺席、組員互評等) | |||||||||||||||||||||||||||||||
11 | 課程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