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規劃與原理
課程名稱 | 生態規劃與原理 | ||||||||||||||||||||||||||||||||||||||||||||
課程代碼 | LA111G | 學分數 | 2 | 教師授課鐘點數 | 2 | ||||||||||||||||||||||||||||||||||||||||
授課教師 | 黃于玻 | 開課系級 | 景觀三年級 | 必/選修 | 選修 | ||||||||||||||||||||||||||||||||||||||||
1 | 服務類別 (可複選) | □教育輔導 □資訊科技 □創意設計 ■社區營造 □行銷推廣 ■社會服務 □國際關懷 □文化典藏 ■環境保護 □其他 _____ | |||||||||||||||||||||||||||||||||||||||||||
2 | 計畫緣由 (服務方案需求評估等內容) | 「服務學習」的目的在推廣服務與教學相結合的課程設計,透過計劃性的社區服務方案,推動學生、學校與社區的互惠發展。本計畫透過自我要求與團隊合作方式,自身去觀察環境、由真實生活中學習。 課程中會安排學生至指定基地觀察,並針對基地分析其景觀特性,以充分利用和保持其生產力為原則提出最優的保水方案,再配合生態工法實際將水池構想予以實踐。 透過此課程讓學生了解在景觀的結構與功能上,要因地制宜,體現當地的景觀特徵,並藉此課程安排來傳達「專業」、「服務」與「學習」相結合的重要性。 | |||||||||||||||||||||||||||||||||||||||||||
3 | 計畫目標 | 1. 服務學習,建立服務他人和生命共同體的觀念。 2. 移地教學,由真實操作學習。 3. 實作體驗,人與環境和諧共生思考。 4. 空間對話,學習分享彼此心得。 5. 團隊合作,創意多元解決問題。 | |||||||||||||||||||||||||||||||||||||||||||
4 | 合作機構 | 接受服務之組織或社區名稱:苗栗通霄谷津/霄裡國小 | |||||||||||||||||||||||||||||||||||||||||||
服務對象:苗栗通霄谷津社區或桃園縣八德市霄裡社區,服務人數:400 人(非修課人數) | |||||||||||||||||||||||||||||||||||||||||||||
合作機構: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 | |||||||||||||||||||||||||||||||||||||||||||||
5 | 課程目標 | 景觀生態規劃是景觀尺度的實踐活動,學習的第一步驟就是對環境的感知能力,因此生態規劃與原理課程目標就在: 1. 開放自我感官的認知,提升感官的敏感度。 2. 透過感官認知環境,內化經驗形成感官尺度。 3. 應用多科學的知識,綜合分析景觀要素。 4. 練習並運用知性方式表達環境多樣性狀態。 5. 實際操作將想法確實落實在環境上。 | |||||||||||||||||||||||||||||||||||||||||||
6 | 服務方案實做形式與內容 (請以「週」為單位,介紹18週上課內容) |
| |||||||||||||||||||||||||||||||||||||||||||
7 | 服務學習 總時數 | 課程總時數:36時 學生實際服務時數:28時(4小時*7次) | |||||||||||||||||||||||||||||||||||||||||||
學生團隊數:共6組;共30人 接受服務總人次:2800人次 (400人*7次) | |||||||||||||||||||||||||||||||||||||||||||||
8 | 預期學生專業成長描述 | 1. 透過課程,了解生態承載力及適宜性之分析。 2. 由觀察中取得環境特徵並加以應用於景觀設計中。 3. 應用生態工法營造多樣性地景元素,創造適合動植物之生存空間。 | |||||||||||||||||||||||||||||||||||||||||||
9 | 受服務對象之預期獲益 | 1. 保護環境資源 2. 建立生態教育場域,落實環境教育內涵 | |||||||||||||||||||||||||||||||||||||||||||
10 | 評分標準 (請納入服務方案考評方式) | 1. 服務表現60% 2. 成果報告30% 3. 其他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