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圖學二(A)  | ||||||||||||||||||||
課程代碼  | ID128A  | 學分數  | 2  | 教師授課鐘點數  | 2  | ||||||||||||||||
授課教師  | 洪逸安  | 開課系級  | 室設一  | 必/選修  | 必  | ||||||||||||||||
1  | 服務類別 (可複選)  | □教育輔導 □資訊科技 ■創意設計 □社區營造 □行銷推廣 □社會服務 □國際關懷 □文化典藏 ■環境保護 □其他 _____  | |||||||||||||||||||
2  | 計畫緣由 (服務方案需求評估等內容)  | 
 由幾位中壢地區教會的會友及中原大學教職員起,成立「木匠的家關懷協會」,營造一個青少年正當休閒活動的空間。後來接觸的人愈來愈多,「木匠的家」開始注意到社會底層的弱勢族群。 為了服務這些弱勢朋友,木匠的家藉著民捐贈的二手物資,成立公益二手店,提供身心障礙者與中高等弱勢者工作場所,增設二手家具部與修惜站增加弱勢族群的就業機會與技能。為了傳遞一份「珍惜」的觀念,木匠的家也運用回收物資,發展「再生木作」及「再生衣作」永續系列商品在公益二手店門市販售。 如此之優良的公益服務及永續傳遞的精神,但對於鄰近社區或是學生卻是較不知名的團體,該課程期望藉由學生對二手物件的創意,運用提升對木匠的家的創新物件再製,推廣至社群媒體。以期望服務對象之良善精神廣為人知,讓更多需要的人,可以獲得協助。並藉由服務學習的過程,提升學生的專業及熱情。  | |||||||||||||||||||
3  | 計畫目標  | 
 1.藉由學生與社區對象的接觸及互動,提升服務對象其公益方面之知名度及普及性。 2.藉由學生的創意展現出服務對象之優質形象,推廣至社群媒體。 3.經由學生的服務實作展現表現出服務對象的資源永續、急難修繕、公益消費、再生木作…等等優質形象。 4.並可藉服務學習的過程,提升學生的專業及熱情。  | |||||||||||||||||||
4  | 合作機構  | 接受服務之組織或社區名稱:木匠的家  | |||||||||||||||||||
服務對象:木匠的家,服務人數:50人(非修課人數)  | |||||||||||||||||||||
5  | 課程目標  | 
 課程目標三階段: 1.準備學習:根據學習目標培養基礎能力,計畫學習的機會和準備課程能力培養的先備知識。 實作服務: 1. 執行實作及社區參與是服務學習核心的階段。 2. 參與的學生不僅提供服務,滿足社區需求;同時也提升他們的自我成長,在反思及成果展階段充分表現他們所學。 重要性。 
 
  | |||||||||||||||||||
6  | 服務方案實做形式與內容 (請以「週」為單位,介紹18週上課內容)  | 
 (請自行增列)  | |||||||||||||||||||
7  | 服務學習 總時數  | 課程總時數:36時 學生實際服務時數:12時  | |||||||||||||||||||
學生團隊數:共3組;共45人 接受服務總人次:50人*2次=100人次(受服務人數*次數)  | |||||||||||||||||||||
8  | 預期學生專業成長描述  | 
 學習重點: 1.透過課程,學習服務學習概況,包括定義、理念、實作、流程及服務知能培訓。 重要性: 1. 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周圍的世界,發展自信、社會責任和政治道德意識。 
  | |||||||||||||||||||
9  | 受服務對象之預期獲益  | 執行計畫的過程與結果之預期獲益: 1.透過與青年學子的接觸及互動,提升其木匠之家之社區咖啡館、公益二手店、再生商品的商家的知名度及普及性。 2.展現出服務對象之優質形象,推廣人的休息站、物的休息站。 3.推廣服務對象的資源永續、急難修繕、公益消費、再生木作、再生衣作…等等。  | |||||||||||||||||||
10  | 評分標準 (請納入服務方案考評方式)  | 平時表現10%、平時作業30%、期中作業25%、期末作業25%及 服務學習(工作坊參與及成果發表) 10% 共100%  | |||||||||||||||||||
11  | 課程網站  |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364800787277270 https://i-learning.cycu.edu.tw/home.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