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室內設計擴充與虛擬實境  | ||||||||||||||||||||
課程代碼  | ID559L  | 學分數  | 1  | 教師授課鐘點數  | 1  | ||||||||||||||||
授課教師  | 謝文哲  | 開課系級  | 室內設計系  | 必/選修  | 選修  | ||||||||||||||||
1  | 服務類別 (可複選)  | □教育輔導 ■資訊科技 ■創意設計 □社區營造 □行銷推廣 □社會服務 □國際關懷 □文化典藏 □環境保護 □其他 _____  | |||||||||||||||||||
2  | 計畫緣由 (服務方案需求評估等內容)  | 桃園、中壢有著豐富的人文景觀,不論是本地人或是新住民,共同讓整個桃園成為文化混血的國際城市,在地的民間團體,希望能以有限的資源來完成桃園中壢的文化推廣,如果能透過科技技術的方法,協助展示與推廣,相信更能夠達成目標,使桃園中壢的多元特色能更被看見。 因此本次計畫,以室內設計擴充實境與虛擬實境的課程執行,並透過AR與VR的互動技術,針對桃園中壢地區的中平路商圈、鄰近車站等區域,設計出互動導覽的APP,透過APP的特性,能應用在各個民間團體活動的互動導覽,提升參與者的觀展體驗,除了藉由實務設計的訓練,讓學生能掌握技術外,也能使大學生提升對在地環境關懷與認知。  | |||||||||||||||||||
3  | 計畫目標  | 本課程計畫目標分就不同面向說明: 1. 就學生成長部分:透過嶄新服務學習過程,理解社會服務的重要性與培養對各個族群的理解與關懷,並能提升數位技術應用能力,完成作品。 2. 就服務對象部分:透過嶄新科技的應用,紀錄中壢老街,中平路商圈沿線VR影像,以及早期日治宿舍的VR數位圖資,從文化、飲食到風景,運用繪圖或影像,描繪屬於中壢的視覺意象,並應用虛擬實境與擴充實境程式設計,打造出一個獨特、專屬、具設計感的虛擬空間,藉由展示與互動,與中壢在地故事相互結合。並提升在地社團組織辦理活動的效果,增進展示與宣傳效果, 3. 就創新教學部分:藉由AR&VR數位科技APP與地方宣傳的特色應用,並實際的讓學生能貼近現場,進行APP的設計規劃,能提升教學成效。  | |||||||||||||||||||
4  | 合作機構  | 接受服務之組織或社區名稱:桃園藝文陣線  | |||||||||||||||||||
服務對象:弱勢住民、新移民,服務人數: 60 人(非修課人數)  | |||||||||||||||||||||
5  | 課程目標  | 一、數位媒體的應用 二、AI視覺辨識的原理 三、互動程式的趨勢 四、互動APP設計能力 五、VR 環境系統展示與應用  | |||||||||||||||||||
6  | 服務方案實做形式與內容 (請以「週」為單位,介紹18週上課內容)  | 
 (請自行增列)  | |||||||||||||||||||
7  | 服務學習 總時數  | 課程總時數: 18 時 學生實際服務時數: 6 時  | |||||||||||||||||||
學生團隊數:共__6__組;共__15__人 接受服務總人次:__60__(受服務人數*次數)  | |||||||||||||||||||||
8  | 預期學生專業成長描述  | 結合服務學習與程式設計的實作,能學習數位科技與社會文化的實務,對提升數位應用技巧,對未來就業有實質的助益,而質化績效目標可以用以下四點說明: 一、能主動學習專業知識,提升問題解決能力 二、能踏入現場理解現況,走出教室設計服務 三、能學習互動溝通技巧,了解客戶服務需要 四、能落實創意設計構想,整合實踐專業技能  | |||||||||||||||||||
9  | 受服務對象之預期獲益  | 社區服務對象可藉由互動科技的應用,達成宣傳、互動展示等成效,增添社區活動的可看性與互動性。  | |||||||||||||||||||
10  | 評分標準 (請納入服務方案考評方式)  | (1). 方案成果VR展示與AR互動程式(手機程式互動) 70% (2). 服務學習心得分享(口頭發表) 30%  | |||||||||||||||||||
11  | 課程網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