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居住文化研究

 

課程代碼

ID628r

學分數

3

教師授課鐘點數

3

 

授課教師

朱啓銘

開課系級

室內設計

必/選修

選修

 

1

服務類別

(可複選)

□教育輔導 □資訊科技 ■創意設計 ■社區營造 □行銷推廣

■社會服務 □國際關懷 □文化典藏 ■環境保護 ■其他 _體驗學習_

 

2

服務對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可複選)

□1:消除貧窮 □2:終結飢餓 ■3:良好健康與福祉 ■4:優質教育

□5:性別平等□6:淨水及衛生□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

□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10:減少不平等 □11:永續城鄉

■12:責任消費及生產□13:氣候行動□14:永續海洋與保育□15:陸域生態

□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SDGs內容請參考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網站:https://goo.gl/J8nwqq)

 

3

計畫緣由

(服務方案需求評估等內容)

本計畫秉持大學社會責任的實踐、以及服務學習的教學策略,希冀透過課堂的專業知能訓練,來協助學生具備社會關懷的能力,並利用有創意的設計計畫來滿足現況空間使用者的需求,且持續培養學生服務學習之精神與提升年輕學子的社會公民意識。

 

4

計畫目標

本課程主要學習東西方居住生活文化,透過人於自然或反映社會環境而創造的居住文化、樣式等歷史變遷過程的理解,習得室內設計相關的基礎知識,並有助於提昇住居計畫、設計、研究上的思考能力,進而再規劃不同居住者的舒適住宅,且加入了物理環境控制、人因工程尺度、材料與設備應用、空間心理感知等專業基礎素養來予以建構舒適的生活環境,且持續培養學生服務學習之精神與提升年輕學子的社會公民意識。

 

5

合作機構

 接受服務之組織或社區名稱:木匠的家、以及住空間使用者

 

 服務對象:木匠的家、以及住空間使用者,服務人數:3~5人(非修課人數)

 

6

課程目標

1、呈現清晰的設計計畫概念。

2、傳達正確的設計溝通內容。

3、建置系統的書表文件資料。

4、設計適宜的舒活住宅空間。

  5、表現完整的服務學習成果。

 

 

服務方案實做形式與內容

(請以「週」為單位,介紹18週上課內容)

週次

服務學習階段

說              明

3

準備

充實學生基礎知能,明白其溝通表達、服務學習與設計計畫的重要性,讓學生從觀察和對話的過程中了解其需求,進而可以深入的剖析住需求和設計實踐的對應關係。

6

服務/行動

第一階段:讓學生分別進行生活觀察與溝通,藉以形成初步的城市形象或空間改造規劃等。

第二階段;讓學生對自己的創意發想進行說明表達,並以交流的方式接近實際需求。

第三階段:落實圖面設計的完整表達,並把過程、結果及心得推廣至社群媒體或是參與國際比賽。

12

反思/檢討

讓學生深入的觀察與分析, 省思自己經驗、聆聽別人分享並從其見證和成功經驗得到激勵,連結社區服務與課堂學習, 經由評量和反思表的文字寫作。

18

慶賀/成果發表

在學校舉行成果發表,讓實際的規劃成果可以具體展現。透過此學習經驗讓參與服務學習的學生可以整合所學,並清楚表達他們的學習經驗、帶動出的影響力與成長經驗,且持續實踐「生命好宅」的價值觀與熱情。

(請自行增列)

 

服務學習

總時數

課程總時數: 54 

學生實際服務時數: 32 

 

學生團隊數:共_3~5_組;共_6~10_人

接受服務總人次:_8~24*6~10_ (受服務人數*次數)

 

預期學生專業成長描述

學習性:

1、透過課程體現服務學習的精神,亦包括定義、理念、實作、流程及服務知能培訓。
2、了解服務學習為何如此重要?
3、培養學生軟實力,如表達力、溝通技巧、抗壓性、情緒管理等。

重要性:

1、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周圍環境,發展自信、社會責任和道德意識。
2、激發更多的關心、更深刻的關係及更強烈的歸屬感。
3、促進學生的學校服務學習參與程度。
4、幫助青少年激發新的想法、視野並用新的方法。

 

受服務對象之預期獲益

執行計畫的過程與結果之預期獲益:

1.透過與碩班設計學生的接觸及互動,提升設計軟實力。

2.展現出服務對象之優質形象,推廣人的休息站、物的休息站。

3.推廣服務對象的資源永續、急難修繕、公益消費、再生創作等。

 

評分標準

(請納入服務方案考評方式)

平時表現10%、期中作業20%、期末作業25%及服務學習(工作坊參與及成果發表) 45%,共計100%。

 

課程網站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731119014712835 

Close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