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心理衡鑑實作(二) | ||||||||||||||||||||||||||||||||||||||
課程代碼 | PS533T | 學分數 | 3 | 教師授課鐘點數 | 6 | ||||||||||||||||||||||||||||||||||
授課教師 | 梁記雯, 洪福建 | 開課系級 | 心理碩二 | 必/選修 | 選 | ||||||||||||||||||||||||||||||||||
1 | 服務類別 (可複選) | □教育輔導 □資訊科技 ■創意設計 □社區營造 ■行銷推廣 ■社會服務 □國際關懷 □文化典藏 □環境保護 □其他 _____ | |||||||||||||||||||||||||||||||||||||
2 | 服務對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可複選) | □1:消除貧窮 □2:終結飢餓 ■3:良好健康與福祉 □4:優質教育 □5:性別平等 □6:淨水及衛生 □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 □8:就業與經濟成長 □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 □10:減少不平等 □11:永續城鄉 □12:責任消費及生產 □13:氣候行動 □14:永續海洋與保育 □15:陸域生態 □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SDGs內容請參考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網站:https://goo.gl/J8nwqq) | |||||||||||||||||||||||||||||||||||||
3 | 計畫緣由 (服務方案需求評估等內容) | 心理學研究所臨床組的課程,主要包含心理病理學、心理衡鑑、以及心理治療三方面,各門課程雖然均有實務練習的操作,但缺乏真實個案的直接服務,因此在理論知識與臨床實務間即存在不小的差距,在思考如何結合理論知識與臨床實務的過程中,因而設計此一服務性學習的課程。 此外,現代社會物質生活充裕,但心理素質卻未能平行發展,因而衍生許多心理方面的困擾,甚至罹患心理方面的疾病,但卻又沒有太多的資源機構可以協助。因此在服務性課程的理念下,一方面為提供臨床心理專業知識來協助民眾了解其自身的心理困擾,另一方面讓學生有機會接觸案例,運用學習到的專業知識來理解實際的個案,強化理論與實務的整合,此外亦可透過實際的服務,來強化學生的臨床服務熱誠與專業倫理的思考與養成。
| |||||||||||||||||||||||||||||||||||||
4 | 計畫目標 | 透過服務學習課程,學生可以將其他課程學習的臨床心理專業知識,運用在實際的個案服務上,強化理論與實務的整合。而社區民眾能透過課程的服務,瞭解並重新思考自己所面的的心理問題與困擾,並獲得實際的建議與協助,改善其心理問題並促進心理健康。 透過服務學習課程,學生可以將其他課程學習的臨床心理專業知識,運用在實際的個案服務上,強化理論與實務的整合。而社區民眾能透過課程的服務,瞭解並重新思考自己所面的的心理問題與困擾,並獲得實際的建議與協助,改善其心理問題並促進心理健康。
| |||||||||||||||||||||||||||||||||||||
5 | 合作機構 | 接受服務之組織或社區名稱: 一般民眾 | |||||||||||||||||||||||||||||||||||||
服務對象: 一般民眾 ,服務人次數: 48 人(非修課人數) | |||||||||||||||||||||||||||||||||||||||
6 | 課程目標 | 1. 熟悉各種類型的臨床心理評估方式(包括心理測驗、臨床晤談、 行為觀察等) 2. 熟悉各種心理疾病與身心問題的衡鑑方式 3. 練習依不同個案概念化模式整合衡鑑資料 4. 學習撰寫清晰、整合、且有意義的心理衡鑑報告
| |||||||||||||||||||||||||||||||||||||
7 | 服務方案實做形式與內容 (請以「週」為單位,介紹18週上課內容) |
| |||||||||||||||||||||||||||||||||||||
8 | 服務學習 總時數 | 課程總時數: 3*18=54 時 學生實際服務時數: 201 小時 說明: 1).心理評估部分: 含事前準備2小時,心理衡鑑程序4小時,評估結 果解釋與回饋1小時,報告撰寫2小時,與助教討論2小時,共服 務15人次,因此總時數為(2+4+1+2+2)*15=165小時 2).心理治療部分: 於評估後視個案需要進行後續心理治療服務,預估 可服務3人,每位個案預計進行6次,治療1小時,督導1小時, 因此總時數為(1+1)*6*3=36小時
| |||||||||||||||||||||||||||||||||||||
學生團隊數:共 1 組;共 15 人 接受服務總人次: (15人*2次)+(3人*6次)=48 (受服務人數*次數;包含心理評估服務與後續心理治療服務兩部分)
| |||||||||||||||||||||||||||||||||||||||
9 | 預期學生專業成長描述 | 在此服務性課程下,學生能學到專業知識與臨床實務的整合,實際所獲的益處如下: 1. 熟悉心理實踐的過程 2. 熟悉並練習心理衡鑑的方法與測驗工具 3. 熟悉不同類型心理困擾個案,在心理評估方法與測驗工具中的表現 4. 學習整合多項心理評估資料,並對個案問題形成個案概念化模式 5. 學習撰寫個案報告並給予個案心理問題適當的建議 6. 提升臨床服務的熱誠 7. 建立優良的專業倫理態度
| |||||||||||||||||||||||||||||||||||||
10 | 受服務對象之預期獲益 | 該課程帶領學生將臨床心理專業知識,運用在實際個案服務上,強化理論與實務的整合,提升學生實務經驗。實際目標包含如下: 1. 熟悉各種類型的臨床心理評估方式(包括心理測驗、臨床晤談、 行為觀察等) 2. 熟悉各種心理疾病與身心問題的衡鑑方式 3. 練習依不同個案概念化模式整合衡鑑資料 4. 學習撰寫清晰、整合,且有意義的心理衡鑑報告 5. 依衡鑑報告的個案概念化模式發展可行的心理治療的方向與策略 6. 實際執行可行的心理治療方向與策略
| |||||||||||||||||||||||||||||||||||||
11 | 評分標準 (請納入服務方案考評方式) |
| |||||||||||||||||||||||||||||||||||||
12 | 課程網站 | 網址:FB粉絲專頁(中原大學心理所臨床組評估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