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教育議題專題

課程代碼

ED010A

學分數

2

教師授課鐘點數

2

授課教師

楊慶麟

開課系級

師資培育中心

必/選修

1

服務類別

(可複選)

■教育輔導■資訊科技 □創意設計 □社區營造 □行銷推廣

■社會服務 □國際關懷 □文化典藏 □環境保護 □其他 _____

2

服務對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可複選)

□1:消除貧窮 □2:終結飢餓 □3:良好健康與福祉 ■4:優質教育

□5:性別平等 □6:淨水及衛生 □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 □8:就業與經濟成長   □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 ■10:減少不平等 □11:永續城鄉

□12:責任消費及生產 □13:氣候行動 □14:永續海洋與保育 □15:陸域生態  □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SDGs內容請參考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網站:https://goo.gl/J8nwqq)

3

計畫緣由

(服務方案需求評估等內容)

    本次服務學習計畫為賡續辦理,合作的對象,為桃園市觀音區觀音國中,其在桃園市整體發展呈現較為弱勢的樣態,113年升高中會考成國、英、數三科績及分析如次:

一、學生成績分析

各科能力等級人數百分比

1.          國文

精熟

基礎

待加強

113

4%

113

66%

113

30%

112

13.25%

112

49.40%

112

37.35%

111

6.02%

111

63.86%

111

30.12%

110

4.70%

110

67.06%

110

28.24%

(1)今年國文精熟比例較去年減少,但其比例與全國相比仍是明顯落後,待加強比例較去年減少7.35%。

(2)學生由於位處偏鄉,家長社經地位不高,學生普遍缺乏文化刺激,加上缺乏閱讀習慣,學生在語文知識和文意理解、文本評鑑方面的能力整體性的低落。除了先備知識的不足,對於文意的理解困難,遑論處理綜合性的文本評鑑。

 

2.          英文

精熟

基礎

待加強

113

0%

113

56%

113

44%

112

0%

112

47%

112

53%

111

0%

111

45.88%

111

56.47%

110

4.71%

110

52.94%

110

42.35%

(1)英文科待加強比例歷年來都是觀音國中五科中相對較高的,因觀音國中地處偏遠,且位於工業區,家長社經地位不高,學生的英文基礎與學習環境皆相當薄弱。

(2)113年會考待加強比例高,觀音國中將針對會考出題方式進行教學上的調整,並加強學生學習動機。

(3)從各試題通過率比較觀音國中學生及全國學生表現,觀音國中學生在篇章大意、篇章細節、文意推論方面表現較弱,顯示學生對於文意理解及判讀能力上仍有提升空間。

 

3.          數學

精熟

基礎

待加強

113

0%

113

44%

113

56%

112

6%

112

42%

112

52%

111

4.82%

111

42.17%

111

53.01%

110

10.59%

110

50.59%

110

38.82%

(1)113年會考待加強的比例仍偏高,觀音國中考慮將小考試題與段考試題難度調低,先讓學生不放棄數學,而後增多基礎比例。

(2)精熟比例相較於去年更低,未來持續協助基礎前段同學練習題目,期望能更加精進。

(3)從各試題通過率比較觀音國中學生及全國學生表現,觀音國中學生在解題應用表現較弱。

 

觀音國中學校脈絡與現況,分述如次:

1)觀音國中歷史脈絡與現況

    觀音國中於民國55年設校,民國57年改制國中,民國84年增設補校,民國87年增設特教班,民國100年增設學習中心(資源班);目前普通班9班、特教班1班、學習中心1班,共197位學生,原住民、中低收入戶指標學生計70人,佔全校學生比率為 35.5 %。

   在教師人力部分,共計班級數9班,編制 19 位教師,正式教師10 人,代理教師9人、合理員額5人。各領域教師數偏少,非專長配課多,採用共同備課及領域夥伴對話方式進行互補與成長。

   在行政方面,各領域辦理課程研習,延請講師提供教師增能。教務處敦促教師進行領域對話、公開授課,一同進步。

   在學生學習現況方面,學生學力表現待加強,於學科缺乏學習動力。樂觀純樸,熱情有活力。樂於參與學務處辦理之活動,力求表現。盡力參與職業試探,思考進修進程。

   在家長方面,家長會鼎力支持,會長認可學校辦理之課程及活動。例行參訪甘泉寺與白沙岬燈塔,了解在地文化,與地方觀光結合。觀音、大潭工業區各家廠商挹注資金、給與資源。

     各項SWOT分析呈現結果在校內師資員額不足、流動性高;學生學習動機與成效較為低落,各項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觀音國中教學與環境SWOT分析

向度

優勢(S)

劣勢(W)

契機(O)

危機(T)

教師社群

今年度申請數學、健體社群,力求數學減C。

未申請其他學科社群。

經課發會討論後,綜合、科技、藝術領域明年度將申請教師社群。

領域內人數少,社群運作上工作量較大。

教師變動性大,需要時間磨合。

師資

教師年輕觀念新教法活潑。

教師年輕經驗較為不足。

教師年輕化,可使教學方法多元化。

教師流動率高,教學經驗難以傳承。

學生需不斷適應不同老師的教學。

學生

學生單純可塑性佳,中輟問題輕微。

學生受外界誘惑較少。

升學競爭處於相對弱勢。

資訊獲得的管道少。新科技的應用較差。

網際網路的應用,使鄉村與都市的差距縮小。

學生面臨外在競爭壓力的強度將因地方發展而增加。

班級數少,學生表現易受年級學習風氣影響。

分組學習

觀音國中有三間分組合作學習教室。

配備有實物投影機、觸控螢幕、平板等有利互動教學設備。

分組教室數量有限,若在上課時才在班級內建置討論空間,教學效率可能下降。

建立線上借用制度,教室使用頻率變高。

申請多樣化的資源設備,轉換教學方法協助學生學習。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分組後教師反而不容易掌控班上各組進度。

學習扶助

國英數開設每周兩節課學習扶助課程。

小班教學,得以照顧學習弱勢的學生。

師資不足,僅能開設七八年級學習扶助課程。

學習扶助教師皆有小班經驗,更能從學生起點行為去設計課,了解改進方向。

學生對課後留下接受學習扶助意願不高。

    綜合上述對教學實踐合作學校的分析,觀音國中整體亟需投入更多教育人力與愛心參與,才有可能在原來的條件下更上層樓;本計畫以SDGs第四項「優質教育」中「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第十項目標「減少不平等」內容中「減少國內及國家間的不平等」、USR「關懷在地議題」等為目標,期望透過師培課程的深入介紹與分析,和觀音國中學生互動的教學參與,使師培生能瞭解地方的弱勢與學生心靈之苦,深信透過雙方合作與教學互動,可使學生在心靈與學習感受上有更多的支持力。

     有上述的期望與心願,更需賴以技術與方法,方能有效實踐;本計畫融合108課綱中「科技」、「閱讀素養」等議題為目標,採取CORI與IRS策略,並搭配遠距教學,對觀音國中學生進行教學與學習輔導;概念導向閱讀教學(Concept Orientation Response Instruction)與互動反饋系統(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簡稱IRS)是近年來最為熱門的教育課題,改變了學習的概念,傳統教室的主客關係,越來越多學校及老師加入CORI與IRS的行列(Anggoro, Anggoro & Pratiwi,2023);CORI與IRS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方式,在國內也有眾多老師在教學現場使用此種教學方法,期待可以帶給學生更多的體驗,在過去也曾經有過多次的教學改革,許多教學方法被提出,希望可以補足傳統教學中疏忽的部分。提倡CORI與IRS者的主張,此方式可讓學生擁有更多追求知識的能力,在學習成效及主動性上也可以有顯著的提升,並提升學生學習動力及思考能力(史美瑤,2013)。近年來關於CORI、遠距同步、實體教學與IRS應用於教學現場之研究有越來越多的趨勢,本計畫期望透過CORI與IRS的教學,鼓勵師培學生可將其任教的科目或班級經營融入此策略,透過CORI與IRS的互動在觀音國中教學實踐中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中原師培生,多為各科系大學生或碩士班學生,或來自中小學的代課教師,對於學習有熱切的期待,過去的師培教學比較著重科技融入與討論法,本計畫著重在觀音國中弱勢地區學生協助的教學實踐與CORI與IRS融入應用教學與學習之中,對師培生自我學習與對觀音國中學生的教學滿意度是否能夠提升?參與觀音國中教學實踐的歷程,對其在未來職場中的課程教學、評量、班級經營與學術研究是否有幫助,如何轉化在教學現場,對低學業成就學生能提升其成績與自信,此為本研究的另一個目標。

4

計畫目標

根據以上敘述的研究動機,以師培生參與「教育議題專題」課程為研究對象與設計,茲就本研究所欲達成的具體目標敘述如下:

1.      熟悉各項教育社會學與新興教育議題,包括教育政策分析基礎概念、111課綱、19項議題、SDGs、EDS,並對觀音地區文化與脈絡、學生的特性與現狀、整體未來的發展,能以課程與教學觀點來進行探討。

2.      將學校現象所衍生教育議題進行討論,並以素養導向為目標,轉化為觀音國中學業成就低落學生學習的教學活動、評量命題等實踐,使師培課程具有實踐意涵與研究價值。

3.      藉助課程融合CORI與IRS教學,讓師培生學習各項APP的功能與應用,並對於桃園市相對弱勢地區的觀音國中學生,進行課程規劃與實際教學,使師培生的教學更具有活潑性,弱勢地區學生因此提高學習動機,更進一步能提升學習成效。

4.       瞭解學生在本門課程,包括內容、素養,與對觀音國中學生教學實踐與IRS融入教學,整體學習成效與滿意度情形。

5

合作機構

 接受服務之組織或社區名稱:桃園市觀音國中

服務對象:七年級學生 ,服務人次: 480人次(觀音國中參與學生人次)

6

課程目標

1.熟悉教育政策分析理論與方法。

2.具備社會關懷與素養導向課程設計能力。

3.進行學科教學與社會關懷的實踐。

4.培養創意教學的規劃能力。

5.了解觀音國中學生的學習問題,並能依其需求設計提升學習動機及興

  趣的教學方案。

6.觀音國中接受遠距教學課輔學生學力能提升。

7

服務方案實做形式與內容

(請以「週」為單位,介紹18週上課內容)

週次/

日期

服務學習階段

說              明

1

2/18

課程講述

服務準備階段

課程簡介、服務學習學校脈絡概論

2

2/25

課程講述

服務準備階段

生涯議題講座1

中等學生心理輔導與學科扶助教學探討

3

3/4

實際參訪與國中學生見面準備

生涯議題講座2

國中學生心理輔導與學科扶助教學課程規劃(國中學生心理輔導與學科扶助實踐1,2)

4

3/11

課程講述

服務準備階段

Airiti議題期刊論文與新聞查詢操作

政策分析十大模式與教育實務討論、

參與計畫國中學生基本資料分析與討論

5

3/18

課程講述

服務準備階段

William Dunn政策模型介紹

國中學生心理輔導與學科扶助教學課程規劃

6

3/25

課程講述

服務準備階段

111課綱、SDGs、ESD與教育實務討論

國中學生心理輔導與學科扶助教學設計

7

4/1

課程講述

服務準備階段

職業教育與議題講座1、2

國中學生心理輔導與學科扶助教學設計

8

4/8

期中考試

期中考試

9

4/15

課程講述/服務行動

職業教育與議題講座3、4

國中學生心理輔導與學科扶助實踐3

10

4/22

課程講述/服務行動

OECD、UNESCO新興議題與教育討論

國中學生心理輔導與學科扶助實踐4

11

4/29

課程講述/服務行動

19項議題重點與內容報告1、2、3

國中學生心理輔導與學科扶助實踐5

12

5/6

課程講述/服務行動

19項議題重點與內容報告5、6、7

國中學生心理輔導與學科扶助實踐6

13

5/13

課程講述/服務行動

國防議題與實務講座

國中學生心理輔導與學科扶助實踐7

14

5/20

課程講述/服務行動

生涯議題講座3

國中學生心理輔導與學科扶助實踐8

15

5/27

課程講述/服務行動

生涯議題講座4

國中學生心理輔導與學科扶助實踐9

16

6/3

課程講述/服務行動

19項議題重點與內容報告8、9、10

國中學生心理輔導與學科扶助實踐10

17

6/10

反思/檢討

期末考試、整體學習服務檢討與分享

18

6/17

成果發表

與服務學校進行成果發表

國中學生心理輔導與學科扶助實踐11,12

8

服務學習

總時數

課程總時數:   36    

學生實際服務時數: 18 

學生團隊數:共____4_____組;共__20____人

接受服務總人次:__40()*12()=480___(受服務人數*次數)

9

預期學生專業成長描述

1.接觸並了解觀音國中學生的學習與心理情形。

2.提升創意教學的課程規劃能力及執行力。

3.能有效掌握學生個別學習需求並做出回應。

10

受服務對象之預期獲益

1.觀音國中學生能喜歡學科學習,培養正向積極的學習態度。

2.觀音國中學生能掌握學科學習與自主學習技巧,提升學習效能。

3.觀音國中與中原大學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關係。

11

評分標準

(請納入服務方案考評方式)

1.期中考試 25%

2.服務學習教學實作25%

3.期末考試 25%

4.服務學習反思與成果報告 25%

12

課程網站

1.i-learning 學習平台

2.google classroom 平台

3.LINE社群

Close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