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特殊幼兒評量

課程代碼

SP304D

學分數

3

教師授課鐘點數

3

授課教師

曾淑賢

開課系級

特教2

必/選修

學前組

必選

1

服務類別

(可複選)

■教育輔導 □資訊科技 □創意設計 □社區營造 □行銷推廣

■社會服務 □國際關懷 □文化典藏 □環境保護 □其他 _____

2

服務對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可複選)

□1:消除貧窮 □2:終結飢餓 ■3:良好健康與福祉 ■4:優質教育

□5:性別平等 □6:淨水及衛生 □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 □8:就業與經濟成長   □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 □10:減少不平等 □11:永續城鄉

□12:責任消費及生產 □13:氣候行動 □14:永續海洋與保育 □15:陸域生態  ■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SDGs內容請參考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網站:https://goo.gl/J8nwqq)

3

計畫緣由

(服務方案需求評估等內容)

本課程將針對已有特教基礎知能的大二學生培訓其實際評量特殊幼兒的方法,著重學生的應用能力,並在授課教師督導下能對特殊幼兒進行評量與調整。心路兒童發展中心等單位所服務的兒童是本課程最好的服務學習場域。一方面能讓學生發揮及練習應用所學,同時也能提供特殊幼兒深入而個別化的評估過程與建議。學生實作導出的觀察與評估內涵也能提供機構兒童優質的教學輔導參考,因此是非常適合本課程應用的場域。

4

計畫目標

此計畫之目標欲結合特教系之專業課程和對資源較缺乏的特殊幼兒及其家庭的服務,統合專業、服務與學習,透過所安排的服務活動與引導反思的過程,一方面促進學生的實作能力與學習發展,一方面則提供兒童優質的評估與教學建議,增進心路兒童發展中心的療育資源。

5

合作機構

 接受服務之組織或社區名稱:心路兒童基金會桃園發展中心

 服務對象: 機構特殊幼兒 ,服務人數:  144 人次(非修課人數)

6

課程目標

1.      學生能熟悉特殊幼兒評量的基本觀念與解讀評量結果。

2.      學生能熟悉特殊幼兒的評量工具介紹與實作。

3.      學生能根據對象之需要進行評量與教學調整。

4.      學生能從服務實踐體會特殊教育精神。

7

服務方案實做形式與內容

(請以「週」為單位,介紹18週上課內容)

由於本課程設計會讓學生練習涵蓋正式評量與非正式兩階段的評量工具

所以以下的服務方式實做會有兩階段循迴,1-8週為第一次正式工具。第二次循迴為9-16週為非正式工具的實做:

週次

學習階段

說              明

1-2週

(9-10週)

 

準備

教師設計課程服務方案,連結教學內容、進行機構訪視與溝通協調。學生到機構觀察服務對象的發展程度作為教學設計的起點基礎。

3-6週

(11-14週)

服務/行動

學生與教師共同規劃特殊幼兒的教學內容,過程中將實際應用學生所學到的評量與教學概念,並針對幼兒能力與需求,設計教案和製作教材教具,並根據個別化的需求進行課程調整。

然後,先在班級進行模擬教學演練,並由授課教師及專家教師共同給予指導和回饋。

最後,學生根據回饋修改教學內容後,實際進入服務機構與幼兒進行教學互動。

7週

(15週)

反思/檢討

撰寫服務紀錄與問卷、討論並反思服務經驗的意義與從中的學習

8週

(16週)

慶賀/成果發表

各組分享教學影片與彼此回饋慶賀

(請自行增列)

8

服務學習

總時數

課程總時數:  54  

學生實際服務時數: 18 

學生團隊數:共_____6______組;共____30____人

接受服務總人次:_48*3__(受服務人數*次數)

9

預期學生專業成長描述

1.     本系學前組的師培生能把其課堂所學的專業之能實際應用於幼兒,從而獲得自我強化與增能,

2.     師培學生透過實際演練,能更熟練其所習得的評量工具的專業知識、應用範圍與性質,擴展其實務知識與能量。

10

受服務對象之預期獲益

1.      被服務之幼兒將透過教學活動獲得更多刺激和學習,將能提升特殊幼兒的動機與發展表現。

2.      擴展社區教育資源的交流。

11

評分標準

(請納入服務方案考評方式)

1.      小考20 %

2.      提問10%

3.      教學策略 15 %

4.      兒童觀察20%

5.      服務方案 35%

12

課程網站

i-learning

Close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