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緬甸海外服務學習活動(面對緬 心甸心_緬7班):
「攜手服務學習營方案」–攜手華校青少年關懷少數民族方案
服務學習場域:緬甸臘戍
服務學習對象:華校青少年、少數民族青少年及兒童
- 半世紀的軍事統治讓曾是世界糧倉的緬甸民不聊生,教育方式嚴重僵化
緬甸是中南半島面積最大的國家,曾是中亞地區以及東亞地區的運輸交通樞紐,境內天然資源豐富,超過130個少數民族(緬甸政府正式承認共135個少數民族),但經過軍政府獨裁統治50餘年,封鎖媒體及國外資源,將所有民營事業收歸國有,信息嚴重閉塞,造成社會思想封閉及教育制度僵化,逐漸落後於亞洲其他國家。再加上軍政府實施社會主義,不希望人民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育方式傾向填鴨式教學,學生學習成效不彰。
- 華人狀況:1962年後的排華政策及近年來的緬甸開放,嚴重衝擊華校的「教學方式」與「教育資源」。
服務地點臘戍位於緬甸東北部掸邦,此地因緊鄰大陸雲南,再加上國共內戰時代國軍後裔之故(滇緬孤軍),故華人人口(雲南後裔,當地多稱為果敢人)佔大部分,華人多數聚集於此(境內共79所華校)。即便華校不屬政府承認的學校,當地華人為了在海外傳承中華文化,仍然努力艱辛地創辦華校,讓華人後代不忘祖先所留傳的中華文化,然而,隨著近幾年緬甸開放的腳步加快,商業、工業、民生產業的薪水翻倍成長,城鄉間的貧富差距日益加大,讓原本薪資就不高的華校教師紛紛想另尋出路,此景嚴重衝擊到華校的教師薪資,教師流動率幾乎佔各校的五分之一,高度的教師流動率,再加上緬甸當地缺乏專業師資的訓練,多數華校教師的情況是「高中畢業教國中、國中畢業教小學」,教師數嚴重不足,高度失衡的師生比,直接影響的就是教學的品質,在有限的上課時間下,教師所採取的教學方式多是填鴨式教學,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品質,多數學生對於專業學科缺乏學習動機與興趣,更別說是學生品格的養成,教師根本無暇顧及,學校儘管了解品格教育的重要,但力有未逮,可說是有「心有餘而力不足」。
- 少數民族狀況:緬甸軍政府的「大緬族主義」讓少數民族較缺乏受教育的機會,惡性循環下,毒品氾濫情況嚴重
緬甸北部的少數民族多靠山區生活,臘戍屬山城,在此區域農作不易,種植高經濟單價的作物成了少數民族謀生的方式之一,罌粟花曾是這個區域大多數人的經濟來源,罌粟花為提煉麻藥的重要來源,大多運往中國交易,也常見大規模的私下交易,在正確使用罌粟花觀念不普及下,此區的少數民族非常容易陷入吸食罌粟的陷阱中,也因毒品氾濫,少數民族的孩童及青少年因為家中的影響,一部分人容易成為中輟學生,一部分人因為家中經濟狀況不好,父母親養不起而成為流浪街頭的孤童。臘戍地區的民族華人佔多數,其次則為少量的緬族、傈僳族、傣族、瓦族、金波族、克欽族,複雜的民族文化在此形成一個特殊的現象,既平衡又維持一種互不干涉的關係,在此,華人掌握了經濟上的優勢,然而對於少數民族的資源不足,因為民族文化的本位關係,介入幫忙的資源並不多。
- 緬甸邁向開放後的高速發展,英文能力成為就業關鍵能力,我們將以服務熱誠來影響當地人幫助當地人,消弭民族間的界線,協助緬甸解開長久以來的民族本位問題。
近五年來,緬甸政府的民主歷程逐步開放,國際貿易、觀光業開及通訊業開始加速發展,而我們所鎖定的服務地點-緬北「臘戍」則位居滇緬公路的樞紐,具有高度重要的商業貿易往來的地位,當地的經貿發展正在快速蓬勃發展中,對於當地華人及少數民族而言,如果能夠擁有基本英文能力,將可以提供他們一個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自105年開始,我們大幅度改革了服務學習方案,希望將海外志工所帶來的短期陪伴轉化為「當地人幫助當地人的長期陪伴」,首度將服務方案鎖定為「攜手英文育樂營」,以活潑有趣的英文活動,攜手華校青少年學生關懷少數民族-傈僳族孤兒院」,讓服務學習的理念能跨越國界落地生根,我們透過帶領華校青少年實地設計服務活動,製造實地服務學習場合予華校學生們,讓華校青少年能發揮服務熱誠,主動伸出跨民族的援手,以關懷弱勢的實際行動來強化自身學習的動機,而在中原學生團隊服務學習活動結束離去之後,所種下的志工種籽-華校青少年則能在當地持續跨民族的服務活動。令人感動的是,105年緬三班團隊服務結束後,當地華校學生立刻自主性地策畫至孤兒院及校內的服務活動,極高的行動力讓中原團隊佩服不已。
臘戍果民中學
果民中學前身取名為(果敢木敞小學)創辦於1968年3月,由當時地方紳士彭積廣、楊文楚等見果敢族學齡兒童嬉戲街頭,虛度光陰,遂召眾人計議,決定在大運動場(今蠻速街)邊購置兩間破舊房屋興辦一所小學。經過了社會賢達的辛勤奔波、捐贈者的默默付出,當時艱難泥濘的茅屋小舍,已經脫胎換骨,成為提供臘戍當地孩童學習的華文學校。果民中學秉持一個理念:「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為了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為了傳承祖國的華人文化、為了完善教育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學校的老師在教育方面花費許多心力。
臘戍黑猛龍中學
緬甸臘戍黑猛龍中學於1968年成立,黑猛龍一名取自創辦人原於邊塞黑猛龍村,當年為避免戰爭由邊塞遷往緬北部重點城鎮-臘戍,因此臘戍便有了第一所華校-黑猛龍中學,成立到今天已有四十五年歷史。其規模從一開始的補習班到難民小學,進而發展至今已有相當規模,初中、高中部各有一棟教學大樓及辦公室,高中部設有電腦教室、操場與圖書室,初中部另設有佛堂教室,每間教室約可容納60~70位生。
傈僳族孤兒院背景介紹
傈僳族是分布於中國、緬甸、印度、和泰國的少數民族,現今主要居住在雲南、四川、西藏之間的州縣,以及緬北克欽邦的葡萄縣,為緬甸政府承認的少數民族之一。該孤兒院位於臘戍市區,成立於1970年,由余立波傳道父親創立至今已經營41年,主要是幫助傈僳族的孤兒或是家庭經濟困難的兒童,因此余立波傳道的父親開始將這些孩童從山上帶往城市,讓他們有受教育的機會。院內約20多位兒童與青少年,年齡分布6~18歲。目前院內學童全由張彩麗傳道照顧,余立波傳道較長時間於山區找尋需要協助的傈僳族孩童,孤兒院的整體經濟全仰靠兩位傳道的家人前往中國、泰國等鄰國打工所賺得的薪水支持著孤兒院的運轉。 兩位傳道談到服務需求時皆表示緬甸學校雖有安排英語課程,但因其教學方式較為死板僵硬,無法活用學習內容,造成學童的學習成效不彰,也對英文缺乏興趣,甚至是懼怕學習英文,因此103年至107年,中原大學分別以「英文繪本」及結合當地英文課本的「英數育樂營」帶領院內學童從活潑有趣的活動中啟發對英文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