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景觀設計(一)  | ||||||||||||||||||||||||||||||||
課程代碼  | LS101A  | 學分數  | 3  | 教師授課鐘點數  | 1/1/1/1/1/1/1/1/  | ||||||||||||||||||||||||||||
授課教師  | 陳伯鈞, 黃彥文, 黃瑋庭, 陳永興, 賴譽祥, 邱意婷, 吳振廷, 蘇映塵  | 開課系級  | 地景一年級  | 必/選修  | 必修  | ||||||||||||||||||||||||||||
1  | 服務類別 (可複選)  | □教育輔導 □資訊科技 □創意設計 ■社區營造 □行銷推廣 ■社會服務 □國際關懷 □文化典藏 ■環境保護 □其他 _____  | |||||||||||||||||||||||||||||||
2  | 計畫緣由 (服務方案需求評估等內容)  | 「服務學習」的目的在推廣服務與教學相結合的課程設計,透過計劃性的社區服務方案,推動學生、學校與社區的互惠發展。本計畫透過自我要求與團隊合作方式,自身去觀察環境、由真實生活中學習,並與當地住民互動,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建立全人發展、服務學習及社會服務的正確人生觀。 希望服務之內容能夠滿足學生之學習目標、系上之課程安排與受服務對象之未來良性發展之三個標的,並藉此可此安排來傳遞「專業」、「服務」與「學習」相結合的重要性。  | |||||||||||||||||||||||||||||||
3  | 計畫目標  | 1. 服務學習,建立服務他人和生命共同體的觀念。 2. 移地教學,由真實生活學習。 3. 生活體驗,回歸本我思考。 4. 空間對話,學習分享彼此心得。 5. 團隊合作,創意多元解決問題。  | |||||||||||||||||||||||||||||||
4  | 合作機構  | 接受服務之組織或社區名稱:文化大學華林教學實驗林場。  | |||||||||||||||||||||||||||||||
服務對象:當地居民,服務人數: 544人(非修課人數)  | |||||||||||||||||||||||||||||||||
5  | 課程目標  | 合作機構: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  | |||||||||||||||||||||||||||||||
6  | 服務方案實做形式與內容 (請以「週」為單位,介紹18週上課內容)  | 
 (請自行增列)  | |||||||||||||||||||||||||||||||
7  | 服務學習 總時數  | 課程總時數:144時 (8小時*18次) 學生實際服務時數:32時 (8小時*4天)  | |||||||||||||||||||||||||||||||
學生團隊數:共8組;共60人 接受服務總人次:3264人次 (544人*6次) (服務人數*次數)  | |||||||||||||||||||||||||||||||||
8  | 預期學生專業成長描述  | 1. 服務學習-建立全人發展,鼓勵知識分享 2. 移地教學-由真實生活中學習 3. 生活體驗-建立環境觀察能力 4. 自我成長-培養團隊合作  | |||||||||||||||||||||||||||||||
9  | 受服務對象之預期獲益  | 1. 保護環境資源 2. 發展在地經驗與知識 3. 建立生態教育場域,落實環境教育內涵 4. 學生、學校與當地社區合作,展現服務學習成果  | |||||||||||||||||||||||||||||||
10  | 評分標準 (請納入服務方案考評方式)  | 1. 服務表現50% 2. 成果報告30% 3. 互評成績10% 4. 其他10%  | |||||||||||||||||||||||||||||||
11  | 課程網站  | http://cycula2004.wix.com/cycul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