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攝影與賞析 | ||||||||||||||||||||||
課程代碼 | ID404L | 學分數 | 2 | 教師授課鐘點數 | 2 | ||||||||||||||||||
授課教師 | 謝文哲 | 開課系級 | 室設四 | 必/選修 | 選修 | ||||||||||||||||||
1 | 服務類別 (可複選) | □教育輔導 □資訊科技 ■創意設計 □社區營造 ■行銷推廣 ■社會服務 □國際關懷 ■文化典藏 □環境保護 □其他 _____ | |||||||||||||||||||||
2 | 服務對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可複選) | □1:消除貧窮 □2:終結飢餓 □3:良好健康與福祉 ■4:優質教育 □5:性別平等 □6:淨水及衛生□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 □8:就業與經濟成長 □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 □10:減少不平等 ■11:永續城鄉 □12:責任消費及生產 □13:氣候行動□14:永續海洋與保育 □15:陸域生態 □16: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 □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SDGs內容請參考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網站:https://goo.gl/J8nwqq) | |||||||||||||||||||||
3 | 計畫緣由 (服務方案需求評估等內容) | 攝影技術是人手一機的現代社會必備的能力,除了拍攝相片外,也有拍攝影片的需求,本計畫案延續前案攝影服務的精神,將以影片拍攝為主。課程將帶領學生教導弱勢團體欠缺的攝影技術,讓他們能夠透過服務學習過程,學習攝影技術,進而能為自己拍攝不同類型的影音作品,而無須假手他人。 | |||||||||||||||||||||
4 | 計畫目標 |
這項課程結合技術、服務與創意,不僅提升學生的實務能力,也為在地社區注入新的活力,達到教學與服務並進的雙重價值。
| |||||||||||||||||||||
5 | 合作機構 | 接受服務之組織或社區名稱:木匠的家公益二手店 | |||||||||||||||||||||
服務對象:弱勢團體 ,服務人數: 50 人(非修課人數) | |||||||||||||||||||||||
6 | 課程目標 | 一、 攝影概念 二、 攝錄影技術之學習 三、 走讀城鄉-街頭故事觀察(攝影敘事) 四、 服務學習-弱勢團體攝錄影服務 五、 展覽與展示 | |||||||||||||||||||||
7 | 服務方案實做形式與內容 (請以「週」為單位,介紹18週上課內容) |
(請自行增列) | |||||||||||||||||||||
8 | 服務學習 總時數 | 課程總時數:36 時 學生實際服務時數: 12 時 | |||||||||||||||||||||
學生團隊數:共___5___組;共__30___人 接受服務總人次:__100_(受服務人數*次數) | |||||||||||||||||||||||
9 | 預期學生專業成長描述 | 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結合服務學習實作,發現團隊合作與專業分工重要,提前體會社會實際運作,對未來就業適應將有相當程度幫助,而質化績效目標可以用以下四點說明: 一、能主動學習專業知識,培養攝影技術能力 二、能踏入課堂學習知識,走出教室認識環境 三、能學習互動溝通技巧,服務弱勢技術協助 四、能落實創意設計構想,整合實踐專業技能 | |||||||||||||||||||||
10 | 受服務對象之預期獲益 | 經由攝影與賞析服務學習課程實施,讓社區居民學習時下新潮的攝錄影技術,甚至能嘗試讓自己學習當個YOUTUBER | |||||||||||||||||||||
11 | 評分標準 (請納入服務方案考評方式) | 一、 攝影作品的成果展示(學生互評) 50% 二、 服務學習心得分享30% 三、 攝影作品評分(教師評分) 20% | |||||||||||||||||||||
12 | 課程網站 | https://catbear0925.wixsite.com/photos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