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  | 溝通與表達  | |||||||||||||||||||||||||||||
課程代碼  | ID177A  | 學分數  | 2  | 教師授課鐘點數  | 2  | |||||||||||||||||||||||||
授課教師  | 朱啓銘  | 開課系級  | 室設一  | 必/選修  | 選修  | |||||||||||||||||||||||||
1  | 服務類別 (可複選)  | □教育輔導 □資訊科技 ■創意設計 □社區營造 □行銷推廣 ■社會服務 □國際關懷 □文化典藏 □環境保護 □其他 _____  | ||||||||||||||||||||||||||||
2  | 計畫緣由 (服務方案需求評估等內容)  | 計畫秉持大學社會責任的實踐、以及服務學習的教學策略,希冀透過課堂的專業知能訓練,來協助學生具備社會關懷的能力,並利用有創意的規劃設計來滿足未來空間使用者的需求,且持續培養學生服務學習之精神與提升年輕學子的社會公民意識。  | ||||||||||||||||||||||||||||
3  | 計畫目標  | 透過「空間預想」的使用設定,規劃不同居住者的舒適住宅,且加入了物理環境控制、人因工程尺度、材料與設備應用、空間心理感知等專業基礎素養來重新定位「生命好宅」。最後提出「創意城市筆繪」與「舒活住宅規劃」等圖面,作為服務學習參與的基礎。  | ||||||||||||||||||||||||||||
4  | 合作機構  | 接受服務之組織或社區名稱: 集合住宅社區使用者(弱勢全齡化)  | ||||||||||||||||||||||||||||
服務對象:住空間使用者,服務人數:10~30組人(非修課人數)  | ||||||||||||||||||||||||||||||
5  | 課程目標  | 1、理解人體尺度的重要性。 2、學習觀察住宅物理環境。 3、認識材料與設備的用法。 4、培育基礎繪圖技能方式。 5、規劃舒活住宅空間場域。 6、展示服務學習訓練成果。  | ||||||||||||||||||||||||||||
6  | 服務方案實做形式與內容 (請以「週」為單位,介紹18週上課內容)  | 
 (請自行增列)  | ||||||||||||||||||||||||||||
7  | 服務學習 總時數  | 課程總時數: 36 時 學生實際服務時數: 12 時  | ||||||||||||||||||||||||||||
學生團隊數:共_3~5_組;共_6~10_人 接受服務總人次:_9~15*6~10_(受服務人數*次數)  | ||||||||||||||||||||||||||||||
8  | 預期學生專業成長描述  | 學習性: 1、透過課程體現服務學習的精神,亦包括定義、理念、實作、流程及服務知能培訓。 重要性: 1、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周圍環境,發展自信、社會責任和道德意識。  | ||||||||||||||||||||||||||||
9  | 受服務對象之預期獲益  | 執行計畫的過程與結果之預期獲益: 1.透過與青年學子的接觸及互動,提升設計軟實力。 2.展現出服務對象之優質形象,推廣人的休息站、物的休息站。 3.推廣服務對象的資源永續、再生創作等。  | ||||||||||||||||||||||||||||
10  | 評分標準 (請納入服務方案考評方式)  | 平時表現10%、平時作業30%、期中作業15%、期末作業25%及 服務學習(工作坊參與及成果發表) 20% 共100%  | ||||||||||||||||||||||||||||
11  | 課程網站  |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731119014712835  | ||||||||||||||||||||||||||||